公共管理学院校庆学术报告
第2场
时间:2021年9月29日(周三)13:30
地点: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302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持人:路锦非 教授
张冉
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如何演化与发展?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视角
概要:
社区社会组织是我国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在社区社会服务供给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本研究中,笔者探索性地将组织生态理论引入于社区社会组织研究之中。其中,基于组织生态学相关核心观点,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社区社会组织的演进阶段,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生态策略进行了解读,最后阐述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相关结论对于丰富社会组织理论和组织生态理论具有一定的价值。
曹艳春
兴边富民政策对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修正的PSM-DID模型分析
概要:
我国兴边富民政策的实施旨在推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而作为此政策最重要的着力点,兴边富民政策的减贫效应亟待深入探究。鉴于此,本文以西南边疆地区为例,采用2000-2018年县域微观数据,借助序列匹配和多期倍差法,从经济、生活、医疗、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6个维度,系统地探索了兴边富民政策对边疆地区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兴边富民政策对西南边疆地区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而减贫效应在不同维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具体表现为兴边富民政策在经济和社会保障维度上的减贫作用仅具有短期效应,在生活维度上的减贫作用具有3年左右的时滞性,而在医疗、就业和教育维度上的减贫作用存在长期效应,并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此外,兴边富民政策的减贫效果也会因重点实施县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发现对于未来兴边富民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我国边疆地区的全面、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李晶
上海长护险的给付方式及其效果的比较
概要: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按照接受服务地点的不同确定了三类不同的待遇给付:一是社区居家照护待遇,按服务时间提供给付;二是养老机构照护待遇,按服务天数提供给付;三是住院医疗护理待遇,按护理项目提供给付。本报告首先比较试点前后老人实际接受照护和护理服务内容的变化情况,确定目前的三类待遇给付可以划分为“居家实物给付”和“机构现金给付”两大类别。其次比较老人及其家属接受服务之后的感受,得出两类给付带给老人及其家人在健康状况改善和照护负担减轻方面的不同效果。最后基于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完善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充实“居家实物给付”是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张继元
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成年监护服务:日本的经验
概要: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成年监护法律制度,但服务全系建设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监护挑战,2000年开始实现成年监护制度,经过20余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成年监护服务体系。本文通过对日本最高法院统计数据以及访谈案例的综合分析,总结了日本成年监护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燕基于日本实践经验对中国成年监护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1)重视社会化监护体系,建立社会监护服务体系;(2)制定职业认定标准,培养专业监护人才队伍:(3)培养市民监护人队伍,激活非正式支援网络。
叶怡君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国内多维贫困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
概要:
2020年以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成为反贫困治理的重要指向,从绝对贫困转化为相对贫困的贫困问题仍具有多维属性,因此厘清相对贫困的多维内核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家贫困治理领域的理论创新。本文基于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对CSSCI收录的多维相对贫困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文献年代分布与走势、文献共被引数据、关键词共现与聚类数据以及多维相对贫困研究时区图谱反映当前已有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并从反贫困主体多元互动与能力提升层面探讨如何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更多精彩的学术报告,重磅来袭!
1.孟溦:数字赋能视角下科技治理体系结构变迁与能力提升
2.郝宇青: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限度
3.聂磊:数据要素市场化背景下的隐私计算应用研究
4.翁士洪:虚拟社区意识、使用行为与移动政务平台持续使用
5.张家平:数字时代下的收入不平等感知研究
6.周俊:Informal Personal Resources and Governments’ Relational Mobiliz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China
7.赵继娣:Disease Burden Attributable to the First Wave of COVID-19 in China and the Effect of Timing on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Movement Restriction Policie
1.高恩新:行政统筹与利益统筹: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条块关系演化逻辑: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例
2.谢炜:对口支援“项目制”:控制权的限度
3.王法硕:中国地方政府如何执行模糊性政策?——基于A市“厕所革命”政策执行过程的个案研究
4.王芳:贸易冲击与区域合作:以地方政府为视角
5.叶志鹏:园区尺度重构与平台型地方政府发展模式的形成——基于江苏昆山经济逆袭过程的案例研究
6.宋锦洲: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西部光伏发电潜能、困境与可能的解决方案——对甘肃青海新疆的考察报告
7.邱婕:校去楼空行踪匿,长使家长泪满襟——教培行业监管问题研究
8.王英伟:异质群体抗争对政府决策的差异化作用逻辑——基于阶层视角的多案例比较分析
编辑:夏赫阳
图片:何杏
统筹:杨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