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主讲人:黄柘淞
202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财政经济史,包括民国至共和国初期的财政汲取、田赋公粮、工商税收、货币变迁等,在《清华大学学报》、《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讲 座 概 要
财政汲取能力是反映国家能力的基本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急遽提升。与民国财政汲取能力最强时期(1931-1936)相比,新中国初期(1950-1955)的年均财政收入约为其8.3倍(折为银元)、9.2倍(折为米)、12.8倍(折为美元)。新政权的这套财政汲取机制,起始于政权肇建严重财政危机形势的倒逼,发展于新政权对城乡税基的清查掌握、国营经济对私人部门的替代,以及作为暗税的粮食统购的展开。这是近代中国财政能力的一个转折时期,它一举结束了晚清民国以来长期无法脱困的财政赤字,使得国家开始有余力对工业化进行大规模投资。它既为新中国向“强国家”转型奠定了基础,也是新中国向“强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在这一过程中,“大仁政”和“小仁政”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亦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中的一个重要论题。
主持人:赵 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副教授
讲座时间
2025-03-20 15:00 ~ 17:00
讲座地址
人文楼5301
★
★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社研院办公室
排版 | 梁佳毅
审核| 刘建平 满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