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哲学系

讲座回顾|储昭华:从形心矛盾视角解析庄子的目的与意义

来源:哲学系发布时间:2024-04-15浏览次数:10


202449日下午,冯契智慧讲坛之“从形心矛盾视角解析庄子的目的与意义”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举行。本场讲座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储昭华教授主讲,上海师范大学崔宜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梁剑教授与谈,华东师范大学朱承教授主持,众多校内外师生聆听了本场讲座。

储昭华教授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围绕主题展开了三方面的探讨。首先,庄子思想为什么具有多层面的迥然不同的价值旨向?除了可以从知识论理解庄子以外,还能从形与心的矛盾来考察庄子。精神的超越与形体的寄托更深刻地反映着“灵”与“肉”的矛盾关系,即形与心存在内在的张力。《齐物论》中批判了形体对精神束缚,这尤为突显了形与心之间的相克,二者分别构成了截然不同的价值旨向。其次,关于庄子与道家政治哲学的探究何以成立?庄子及道家政治哲学是不能绕过的。不仅在于其影响的人群广大,而且在于其本身的代表性,并且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来说,包括庄子在内的道家政治哲学是不可忽视和回避的。庄子的政治哲学是否成立,本身存在争议。政治在庄子思想中是要超越的对象。“心斋”“忘我”具有超越尘世之外的意味,按照这个路径思考庄子,则政治对于庄子可有可无,这就面临庄子政治哲学如何成立的问题。《应帝王》中记载,杜德机——善者机——衡气机,都是壶子的生成状态,意味着“丧我”“坐忘”确实是精神的追求,然而要有主体的存在,即自我、主体的先在性与本位性。“有人之形,必群于人。”有形之人,必与人共在,必然与他人、群体共在,人注定处在政治之中,人必定是政治的动物。庄子拒斥政治的背后,其实是对现实的“正人”之政的忧惧,包含庄子对理想之政的向往。从形与心的视角,能够为庄子的政治哲学的成立问题的破解,提供有效的路径。最后,人权诉求的普遍必然性问题。如果基于人权和自然法、基督教传统的一体逻辑,可能使得人权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否认,人权问题在洛克、黑格尔、汤因比的哲学中,存在众多阐述。自我意识是灵与肉的矛盾统一体,自由既符合自己的主观意愿,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动作、形态等外在表现出来。自然法、基督教是一种神道设教,为人权提供正当理由,提升人权概念说服力,是一种“理性的狡计”,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作为形心矛盾统一体的活人都必然、无一例外地需要人权保障,正因为人具有形体,人便在人际关系网络里,存在人权的诉求。如果只是灵魂,则不必谈人权。正因为人有肉身、有欲望,各种人身限制、控制就会发挥作用,因而每个人都需要相应的人权保障。这是证成人权诉求的普遍必然性所在,有《庄子》文本可作支撑。

在与谈环节,崔宜明教授指出,心与形的矛盾在《庄子》内篇中非常突出,《逍遥游》中“心”的飞扬,《德充符》中“形”的顿挫。将心形矛盾引入庄子的政治哲学,体现了储老师演讲的思辨性,最终落实在当代的人权问题,呈现了人权问题的形而上学依据。《应帝王》篇,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是庄子的政治哲学,结论是无为而治,其中文本的整个推衍是怎样展开的?庄子和道家政治哲学中,黄老道家的政治哲学的确实深刻影响汉王朝的政治实践,庄子政治哲学如果真正有意义的话,那么相较于黄老道家而言,有何独特性。在理论上,任何人权理论都有与之相关的形而上学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孟子、董仲舒等儒家的“天”论提供了中国人权诉求的形而上学理论。人权在洛克的《政府论》中涉及生命、自由、财产权利,没有包括政治权利。免于饥饿的自由,经过肯尼迪提出后,其权利理论内容是空白的。因为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天理观念,所以会自觉认可政府采取的扶贫等人权保障。庄子的政治哲学是否与儒家互补?人权本身的实践,在中国执行得更彻底,而西方在洛克之后有何推进?

储昭华教授认为,从政治哲学的视角考察荀子、庄子,虚己之道在现实的政治格局中很难有长远的发展前景。通过《庄子》和先秦法家、儒家等思想的相互对比,能够发现《庄子》文本的意向在哪,庄子对于将来的思考,构成了庄子批判其他思想的底气。当环境变化以后,思想家的主张也会发生变化,儒家的圣王思想其中包含文与质的张力问题。

朱承教授提出,学术研究对文献的解读,包含对现实的关怀。庄子似乎是在逃避现实,实际上,庄子思想中包含着他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就心与形的矛盾问题,是不是只要承认肉身存在,就可以引到人权问题?在政治哲学的问题中,“群”的问题以及“群”的秩序问题,指向人如何共同生活?社会如何由乱达治?这些问题如何从心和形来考虑?

储昭华教授认为,如果没有起码的秩序、价值保障,诸子百家自身也难以保全,因而每一个学派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人权价值诉求具有普遍性。人需要跳出丛林状态的社会悲剧,必须要有规则、秩序。放任自然天性,还是会回到丛林状态,儒家在解决庄子面临的困境后,还需要应对如何限制君权的问题。

刘梁剑教授提出,庄子的政治哲学与儒家的政治哲学存在区别,庄子还关注非政治领域。非政治的领域与政治的领域,庄子关注的重点在哪?人权概念即便放在西方哲学的脉络中,还是会发生变化,不是普遍一致的概念。

储昭华教授认为,钱穆、梁启超都指出庄子对政治问题不关注,如果说庄子建构了严密的政治哲学体系,这是缺少文本支撑的。庄子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嘲讽是明确的,但庄子没有详尽、严密的制度设计,只有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形与心的相互矛盾,存在政治领域与非政治领域,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无关政治制度。

文字:吴国梁

图片:王一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