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校级报告】超高协同度光学腔的实现

来源: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24-06-14浏览次数:10

报告题目:超高协同度光学腔的实现

报告人:田天 博士

报告人单位:清华大学

报告时间:2024620周四10:00

报告地点:光学大楼B325会议室

主持人瞿岸 研究员

报告摘要:

协同度(cooperativity)是衡量光学腔中粒子与光子相互作用强度的无量纲参数。高协同度对于增强量子纠缠、提高测量精度、优化量子信息处理等技术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当前,世界先进的原子/离子与光学腔结合的实验系统,协同度大多在10左右。提高协同度的瓶颈在于曲率半径小于10mm的凹面难以通过商业技术超抛光,从而难以降低损耗。最近两年,NIST与多个实验室联合开发利用光刻胶刻蚀实现超光滑大曲率凹面的方法,并基于此在芯片系统上降低了激光线宽和微波谐振腔噪音,展现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本次报告中,我将介绍另一条国产化工艺流程,结合CO2激光加工和新的超抛光技术,我们在曲率半径1mm的凹面上实现了损耗约1ppm的超高反射镜。在适合大量原子实验的1.6mm腔长实现了协同度达200的光学腔,且还能继续提高。该技术成本低、方法简洁,适合在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等相关课题组推广应用。

报告人简介:

田天,202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后工作至今。2020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期间参与一整套钠BEC从零开始的搭建,代表性成果包括首次实验观测到大量原子系统的动力学量子相变,首次实验观测到与多体激发相对应的动力学量子相变,发表于PRAPRL。当前兴趣集中在与高协同度光学腔相关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