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2024年6月7日下午三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吕思勉中国史系列讲座”第17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室举行。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梅尔清(Tobie Meyer-Fong)教授应邀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重观清朝:一个学术史的考察”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王燕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李文杰教授、张锐副教授、董佳贝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裴丹青副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各学院的众多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一本次讲座从底层(history from below)与跨国(transnational)的视角重新审视清朝历史,探讨三十年来各因素影响下清史学界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史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一讲座伊始,梅尔清教授从跨国的视角谈起,全球化的文化学术交流使得清史研究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史料的对外开放、学术机构的多样化与对清史研究的支持使得清史研究开始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她为我们展现了清史研究几十年来的发展脉络。 一一早在1943年,恒慕义主编的《清代名人传略》就已出版发行,是北美清史研究的早期基础。到了20世纪50年代,费正清的中国研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等著作逐步出版,但费及其麾下的学者多聚焦于1820年以后的清史,从事1820年前研究的学者较少。直到1960年代,芮玛丽和史景迁创立《清史问题》,该期刊在1970年代规范化,成为清史研究的重要平台。 一一紧接着梅尔清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清史研究的几次转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史研究克服中西二元论和传统现代二元论,转而关注中国内部的历史发展,并开拓社会史领域。近年来,美国在清代社会经济史、制度史、法律史、家庭史等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全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更具有底层视野,更强调超越边界的内外互动,也更倾向于发现人的情感,如麦柯丽《遥远的海岸》、张萌《流动的森林》、张乐翔《权力的价格:清代中国的卖官鬻爵》、张婷《法律与书商:商业出版与清代法律知识的传播》、韩瑞亚《墨与泪:俞氏家族的记忆、哀悼与写作》、卢苇菁《包办的伴侣:清代中国的婚姻与亲密关系》等著作,大大丰富了清史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一一梅尔清教授还介绍,清史学界正在经历 “物质转向”,掀起了研究“物”和“物品”的风潮。一系列有关“物”的研究如《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工人》《时尚的世纪:清季的纺织与商业》《奢华之网:十八世纪的徽州盐商、社会阶层和经世之道》《帝国幻景:在清宫穿越横贯图像边界》《皇上的瓷器:清代生产业与技术官僚》《魅惑的表面:早期近代的装饰物》《虚空的楼阁:李渔与早期现代中国媒介》等著作纷纷出版,进行了广泛意义上物质文化的研究。 一一最后,梅尔清教授提出了数字化时代、后疫情时代清史研究遇到的挑战,并展望一个协作、温暖、有成效的未来。 一一历史学系王燕老师对讲座做了总结,认为梅尔清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介绍了清史研究的过去、近年来的趋势和未来的展望,极具有亲历者的视角,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思考视野,令人受益匪浅。 一一讲座结束后,梅尔清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同学们询问了清朝后期江南地区宗族的发展、清史中的城市史研究、江南文化思想等问题。梅尔清教授一一做了精彩的解答,讲座在师生的热烈讨论和热情掌声中圆满结束。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供稿:沈顾欣瑜 编辑:窦薇
来源:历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