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8/8 宋明炜:科幻作为方法 ——走向后人类知识论与新巴洛克美学

来源:中文系发布时间:2022-07-27浏览次数:405


讲座主题:科幻作为方法 ——走向后人类知识论与新巴洛克美学

讲座时间:2022 年8月8日9: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547100798)

评议人 : 文贵良

主持人:王嘉军

主讲人:宋明炜


主讲人简介:宋明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任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教授、系主任,兼任哈佛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理事,Science Fiction Studies通讯编委,麦克米兰出版公司科幻研究编委会编委,美国国家人文中心项目评委,是中国科幻文学在海外最主要的推介者之一。著有七部中文著作《中国科幻新浪潮》、《批评与想象》、《浮世的悲哀:张爱玲传》等,以及两部英文专著Young China《少年中国》(哈佛大学,2015)、Fear of Seeing《看的恐惧》(哥伦比亚,2022),主持编选四部英文选集:哥伦比亚版中国科幻选集The Reincarnated Giant《转生的巨人》(与胡志德合编,哥伦比亚,2018)、科幻选集续编Chimera《嵌合体》(哥伦比亚,即出)、Posthuman Fabulations《后人类虚构》(与罗鹏合编)、Chinese Science Fiction《中国科幻读本》(与李桦、蔼孙纳檀合编)。其中《中国科幻新浪潮》入选中国学术外译项目,成功立项德语(2021)、俄语版(2022)。另有其他论著被翻译成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西班牙语、俄语等。曾获得普利斯顿高等研究院迪尔沃思奖金(2016)、蒋经国国际汉学研究基金会奖金(2010)、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王安学术奖金(2005)等。在国内获得《中国比较文学》优秀论文双年奖(2021)、星云奖非虚构作品银奖(2019)、《上海文学》批评奖(2003)等。迄今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近二十个国家的数十所大学演讲中国科幻文学。

讲座内容:与维护科幻的类型“纯洁性”或者反过来维护“纯文学”的普遍性相比,认识到世界/世界文学的呈现与生成方式都正在各个层面获得越来越强烈的“科幻性”更为重要。如果我们把过去二三十年,也正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这个阶段看作一个政治、技术、文化转变的关键时间段,科幻从作为消遣读物、大众流行文化的边缘地位,在整个文化场域中转而成为各个领域的学者们的关注对象,甚至变成一些新型理论发生的基础,这是一个科幻脱离约定俗成的“类型”,变成一种更为普遍的认知、表现、生成世界的“方法”的过程。人类感知和沟通的方式从模拟转向虚拟,从线性逻辑转向空间化感知,从人本中心转向超越人类纪的非二项性思维。技术带来的变革也影响到承载着塑造自我与世界功能的讲故事的方法,未来的文学就像科幻小说那样,是借助于技术来实现的。这也意味着,过去的二三十年也许只是一个起点。文学性与科幻性的交融可能会在未来加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