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学系

讲座回顾 |魏楚雄 :战后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政治化

来源:历史学系发布时间:2023-07-09浏览次数:169

   2023年6月29日下午3点,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50场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大夏世界史论坛”前沿讲座第12场在人文楼5303会议室举行。澳门大学荣休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魏楚雄教授做了题为“战后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政治化”的讲座。历史学系朱明老师主持此次学术活动,杨彪、姚昱、赵继珂等老师以及来自历史学系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参加了讲座,讲座气氛融洽、十分活跃。

       魏老师此次讲座内容主要是二战后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探讨中美两国在历史上远离的因素

       首先,魏老师介绍了国际关系史研究理论的发展与派别,他提纲挈领地为大家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从现实主义、修正主义、后修正主义、跨国主义到21世纪后产生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发展以及基本内容,呈现了在不同的时期与时代背景下,对于国际关系的不同解释与认识,为之后的讲座内容做了铺垫。

       接着,魏老师从90年代美国学术界探讨美国在中国“丢失的机会”出发,提出当时的学者大多从政治和外交方面出发,而忽视了经济的因素,进而提出美国的战后对华政策实际上具有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标。在二战以后,美国一方面力图使中国走上美国所希望的政治与经济发展道路,把中国变为美国在亚洲的强大盟友,以及一个平衡战后远东力量的支柱与维护亚洲地区稳定和平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美国又期望中国能够获得经济发展,为美国出口提供一个巨大的永久的市场。但最终国共内战的爆发导致了这种政策的转变。

      之后,魏老师从美国国务院和经济合作署(以下简称经合署)两个机构讲解了它们对于中国的不同政策导向。魏老师认为,由于国会的压力以及美国“欧洲第一”的战略,在认识到国民党政府无力回天的情况下,杜鲁门总统与国务院决定逐步脱离中国。尽管它继续保持对国民党的援助,但因对国民党失去信心,这些援助只是被美国用来向世界表现其责任。与之相对,经济合作署却认为美国不应该脱离中国,而应该利用经济援助争夺“人心”。经合署的政策得到了美国商人的支持。

       接下来,魏老师用上海电力公司的个案展现了具体的美国企业与国务院之间的冲突。尽管上海电力公司多次建议美国国务院改变对华政策,但现实却是随着美国对华经济压力的逐渐升级,上海电力公司连同其他美国企业最终变成了美国对华经济封锁的受害者。

      但即便如此,在最后的总结中魏老师却提出,经合署的外交策略实际上存在成功的可能性。魏老师从一篇1948年《时代》社论《来自亚洲的帮助》出发,认为人们有选择自身政府的模式,无论其趋势是朝着国家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而在持有“后帝国主义”理论的学者看来,那时在华美商不希望以他们国家的外交或强制手段去改善他们企业所在国的投资和经营的条件,而是要调整他们自己的政策去适应他们公司运营地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

      讲座结束后,魏老师就档案资料的收集,经合署与国务院政策殊途同归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耐心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最后,在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