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青联会新进教师讲座纪要 | 谢国荣:“未完成的事业”:美国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对国家形象的逆向性塑造

来源:历史学系发布时间:2022-11-07浏览次数:99

2022年11月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谢国荣老师在人文楼5303室作了题为《“未完成的事业”:美国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对国家形象的逆向性塑造》的讲座。本场讲座是历史学系青联会所举办的新进教师讲座系列活动之一,由林广教授主持,王春来、刘敏、赵继珂、唐小兵等老师,以及来自各个院系的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



林广老师首先介绍了谢国荣教授的基本情况,指出谢老师在美国民权运动史研究上的重要贡献。谢国荣老师对林老师及在场师生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个人从关注民权运动本身到重视其中的跨国因素的学术转型过程。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谢老师介绍了美国的种族问题与参加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外交负担。他指出,世界博览会是文化冷战的重要舞台,美苏两国都很重视,欲在此进行同台竞争。由于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战后第一次世博会,各国在展馆设计、展示布置和展品选择上都别出心裁。美国也意图借此大做文章,以期缓解“小石城事件”等种族事件对美国外交、国家形象和声誉的损害,从而展现自己“自由世界领袖”的形象。苏联对此十分清楚,意欲破坏之,以减少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对美国的追随。

接下来,谢老师讲述了美国“未完成的事业”展的设计与塑造其国家形象的新理念。他认为,该展览的策划者反对“硬推销”,更愿意用“软推销”来讲述美国的故事,他们致力于全面展示美国生活,以“优雅和精妙的方式”来吸引观众,而非“用轰轰烈烈和夸大其词的形式来征服观众”,以此提升其可信度。

之后,谢老师介绍了“未完成的事业”展的展览情况和国际社会的反应。

他展示了三个展厅的图片,并依次介绍了每部分的展陈内容。第一个展厅以剪报形式介绍了美国社会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种族问题、环境问题和城市贫民窟问题。第二个展厅通过各种照片、图表、模型和地图等材料,展示美国一些社会问题正得以解决,来凸显美国社会的进步。第三个展厅则宣传了美国的民主理念。谢老师指出,约有四千万人看了该展览,并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和游客的反应。欧洲媒体将这场展览描述为本届世界博览会上“最有价值的展出之一”,然而美国国内却对此有诸多批评。

谢老师详细地分析了美国国内的批评言论。南方州的参议员塔尔梅奇和瑟蒙德等人对该展提出异议,纷纷致信国务卿杜勒斯表达看法。一些美国民众也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种族问题应在国内解决,而非将世界博览会作为推动解决这一问题的平台。国务院内部的批评者也认为,展览的内容并不平衡,其中50%以上都是关于种族隔离的信息。美国新闻署署长艾伦面对国内各种责难,也未强有力地支持该展,而是表示美国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事业,建议在下半场轮流展示其他主题。一些美国高层对“未完成的事业”展亦持否定意见,如副国务卿克里斯蒂安·赫脱就下令将其暂时关闭。

谢老师指出,由于上述批评,“未完成的事业”展启动了整改。1958年6月中旬,艾森豪威尔致电艾伦,要求他实地考察并提交相应报告,在此之前,国务院一直未批准该展全面开放。6月29日,艾伦在报告中称,可将公共卫生展纳入“未完成的事业”展中,这也是美国“尚未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7月16日,艾伦和赫脱等人批准以公共卫生展替换“未完成的事业”展。虽然美国国内多方力量对撤展表示了忧虑和反对,但赫脱等共和党高层并未十分在意。一些政府内部人士认为,撤展虽不能继续扩大良好的国际反响,但其负面影响却是有限的。谢老师强调,对于美国政府在国际上宣传种族关系改善的成就,美国黑人虽然配合,但他们毕竟不是政府的政治木偶,对这种夸大事实的宣传并不满意。

在结语部分,谢教授指出,世博会是美国在公共外交中实施“真实战略”的重要战场,美国在“未完成的事业”展中体现“恰当的”自我批评因素,既是为了彰显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自信,也是为了增加对外宣传的“可信度”。实际上,“真实”只是一种风格,而不是一种内容。美国政府希望以“未完成的事业”展来提升国家形象,但终究因“真实战略”的本质和国内政治力量的掣肘而收效有限。展览内容的撤换,表明种族平等仍是美国“未完成的事业”。



林广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点评,并就美国历史研究中的议题创新等提出了一些看法。王春来老师以及在场的同学也就美国政府的“真实战略”、“新边疆”政策以及现代化理论等问题与谢老师进行了探讨。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