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学系

讲座回顾 | 丛小平:家国同构:中国革命的实践与妇女解放

来源:历史学系发布时间:2022-10-27浏览次数:117

2022年10月24日13时30分,丛小平教授的讲座《家国同构:中国革命的实践与妇女解放》在腾讯会议(会议号:954425751)正式开讲。本次讲座由历史系姜进教授主持。



讲座一开始,丛小平教授简单介绍了陕甘宁边区1943年的封彦贵诉张金才案。封彦贵先把女儿封捧儿许配给张金才的儿子张柏,后又悔婚,将之许配给另一户人家。封捧儿偶遇张柏,表示愿意和他成婚,当晚张家对封捧儿实行了抢婚。华池县首判婚姻无效,封捧儿不服,上诉至陇东地区专员马锡五。马尊重封捧儿意愿,改判婚姻有效。此案后来成为一个文化现象,被多次改编为各种戏剧、说书等文艺形式。

针对此案,丛教授进行了深度解读。她认为,封张案尊重了妇女的“自主”意愿,这种“婚姻自主”与国家的独立自主主权意识形成了家国同构。同时,封张案体现了革命司法体系的建设和实践,丛教授仔细分析了陕北地区的民俗对司法体系带来的挑战,以及革命司法体系做出符合地方人情的调整,维护了革命的宗旨,等等。通过婚姻司法实践,国家摸索治理乡村社会的方法,总结出来的经验为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打下了基础。



历史学系王燕老师随后作了评论,她从三个角度谈了丛教授的讲座。第一,海外中国革命与妇女的研究。她认为,丛教授的研究是目前这一领域的转折性著作,开启了内部人视角,加强了和海外其他学者的对话。第二,打破二元对立。比如打破了学术界的二元对立,打破了该领域研究中国家与社会的对立,还打破了中国二十世纪研究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等等。但她也认为国家对边区社会的调适还留下了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发现各种问题。第三,“自主”概念的研究。目前概念史和词汇史的研究有两个特征,第一,集中于外来词和回流词,很少关注本土产生的新词汇。“自主”就是一个典型的本土产生的词汇。第二,聚焦于文本和思想,较少关注概念生成中的实践问题。尤其是在概念向下传播至大众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实践的作用。“自主”概念的生成就是在革命司法实践中生成的,具有生命力。



讲座后,听众对中加两国之间的女性平等状况、中西妇女解放目标的差异,尤其是赋权式妇女解放、妇女的自主意识觉醒和赋权理论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等问题展开提问,丛教授一一解答。提问环节气氛热烈,讲座推迟十五分钟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