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星期四15:00,华东政法大学王沛教授进行了题为“重返中华法系之源——铸刑书的叙事形塑及法史意涵”的讲座。
王沛老师从《左传·昭公六年》所记郑人子产铸刑书出发,分享了其对中华法系之源头的认识。
在当代叙述中,郑国子产铸刑书被赋予了重要的变革意义,被认为是中国成文法的开端。但是《汉书·刑法志》、《晋书·刑法志》等史学、律学的典籍在阐述法制源流时,却认为子产铸刑鼎并不是第一次立法或者说不是第一次公布法律。可以说,子产铸刑鼎是中国成文法开端——这样的认识是较晚形成的。
而这个认识的形成可以在孔颖达对《左传》相关篇章的注释中找到线索。孔颖达对“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解释分为增补情节、变通解释、替换概念“三部曲”。王沛老师指出孔颖达符合近代法律进化论理论,所以得到了近代法史学者的认同。另外,孔颖达作为经学家,其解释是存在漏洞的。王沛老师最后指出出土简牍材料是研究中华法系之源的新方向。
在讨论环节中,王进锋老师指出王沛老师将汉学与宋学、实证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值得学习。黄爱梅老师对孔颖达的观点与当时的法律实践和公议之间的关系提出疑问。田雷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本次讲座在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