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学系

讲座回顾 | 金寿福:古埃及王权的图像学解读

来源:历史学系发布时间:2021-10-21浏览次数:1455

20211014日星期四上午950,复旦大学埃及学专家金寿福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在闵行校区历史学系1206室为我校师生开展一场题为《古埃及王权的图像学解读》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历史学系教授李海峰老师主持。



首先,李海峰老师简单介绍了金寿福老师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金寿福老师于2000年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埃及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在复旦大学建立了埃及学研究中心。金老师在国外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十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国内学术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出版《古埃及亡灵书》等著作;获得埃及文化部颁发的埃中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状和奖章。



讲座正式开始,首先金寿福对古代王权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释。金老师认为古代君王大多宣扬君权神授,他们代表神来进行统治,同时采用各种方式使自己的统治权合法化或合理化。在古埃及王权中,象形文字的特征十分重要,图像的功能也特别明显。本次讲座金老师通过图像从“暴力与权利”、“石头与王权”、“权利与空间”、“国家的统一”、“从自然空间到文化空间”、“王权的合法性和延续性”等六个方面对古埃及王权进行了解读。

在讲解“暴力与权利”时,金寿福老师认为权利要借助暴力。金老师从自然环境开始分析,认为沙哈拉沙漠气候的变化导致居民不得不向尼罗河迁徙。谈及暴力,无论是在早期的沙哈拉沙漠边缘地带出土的岩画,还是稍晚一时的尼罗河河谷地带出土的陶器画,都出现了后期文明中常见的牛、高大的首领形象,以及敌对双方形体差异等表现形式的图像。在希拉康波利斯100号墓中的壁画也传递出击打者和被击打者之间在体型、颜色、姿势等方面均有差异。纳尔迈象牙标签中出现文字的雏形,图画和文字相辅相成,简洁和形象地传达了权利和暴力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权利的赐予者和国王的保护者,神被请上了政治舞台。

金老师随后对石刻图像所反映的王权进行了解读。金寿福老师提到在沙哈拉沙漠发现了许多石头和石阵,这些石头和石阵最初可能是测定时间。埃及人进入尼罗河谷后发明了陶器,其形状、结构、修饰达到一定程度。法国年鉴学派布罗代尔认为古埃及在史前时期进入历史的过渡阶段时纠结于石器和陶器,与两河流域人民同时走上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壁画中出现制造石器的工具,在后来演变为一个象形符号,是代表工匠、艺术等词汇的限定符号。

谈及“权利与空间”时,金寿福老师通过展示、分析纳尔迈调色板,认为调色板两面顶端王名的特殊写法突出了权利的所在地;白色王冠和红色王冠以象征性的手法确定了国王的统治区域,分割线为混乱的时间和空间赋予了次序和秩序。体型、服饰、修饰物,特别是王冠成为限定身份和确定地位的标识符,在古埃及特定的语境中,象形文字本身就是由图形符号构成,他们对人视觉上的冲击更加强烈,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金老师再次强调,石头成为彰显身份和权利的重要工具,石头成为构成了文字和图画的重要载体。通过壁画和雕像,将国王与神之间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国王的权力来自神,国王是神的代理人,神是国王的保护者。

在讲解“统一的国家,即上下埃及合二为一”时,金老师通过展示图像,提出国家的和平和繁荣的前提是统一,即把由荷鲁斯和塞特两个敌对神灵代表的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在象形文字里,肺和气管合在一起构成了表示“统一”之意的象形符号,统一象征了生命的气息,分裂意味着死亡。同时通过展示国王王座,金老师指出埃及在形成统一的国家时,有关国家统一的话语模式暗示了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是和解为最佳选择;借助武力征服和控制埃及周边的敌人是国家保持统一的必要条件。

随后,金老师又从疆域界定的角度,解读了古埃及从自然空间到文化空间的转化问题。国王分别佩戴红色和白色王冠,体现了国王对内统一,对外打击征服敌人。而在哈马马特采石场开采石头,用富有古埃及因素的话语体系营造一个在这一地区与尼罗河流域区别不大的文化空间。同时采石场的石头到尼罗河河谷后成为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空间和具型,不再是一些普通的石头。如金字塔,它们不再是没有意义的石堆,而是富有含义,国王在这个地方转换生命,由今生到来世。国王也通过石头掌控官吏,官员会祈求国王赏赐石头,石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吉萨高地的金字塔和马斯塔巴使其不再是不毛之地,而是埃及人所熟悉的可以转世的一个地方。

谈及“王权的合法性与延续性”时,金寿福老师解释了古埃及的统治者如何利用图像表达和强化王权的问题。蝎王全标头图像不再展示战争场面,而是灌溉、建筑工程开工或竣工的典礼,暴力和征服不再是表达王权的主旋律。纳尔迈调色板所展示的画面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元素,左手拿着棍棒,象征着武力征服,右手是连枷,象征棍棒和胡萝卜。在王名表中,古埃及人对国王王权的合法性和延续性进行记载,不被古埃及人认可的国王被强行遗漏不被记载。此外,金寿福老师对图形和文字的关系也进行了阐释,认为在图像学研究中要使用“文字材料作为佐证”,文字与图像应该相辅相成,互相印证,这样才能达到对历史的真实认识。



讲座最后,金寿福老师与在座师生就古埃及文明的文化成果是否延续至今、象形文字字体的差异和释读程度、如何不带个人臆想的分析图像,以及文字与图像记载存在分歧时如何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曾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