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至23日,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霍仁龙老师应邀莅临我校,在人文楼3102会议室为2019级和2020级“思勉班”同学讲授了《GIS与历史研究》跨学科短课程,包含GIS和地图学基本理论(一讲)、如何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地图绘制(两讲)、GIS应用典型研究案例的解读与分析(一讲)等四讲。本次短课程为历史学系“史海新舟”跨学科讲堂第二季,由历史学系副教授、2019级“思勉班”导师赵晋老师主持。课程同步向其他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开放,100多名同学在线上参与学习。
在第一讲中,霍仁龙老师对GIS和地图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讲解。首先,霍仁龙老师强调了GIS在当今历史学研究中的独特价值。在信息化时代,面临日新月异、庞杂繁复的多源数据资料,传统研究方法已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与分析。发端于1950年代的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数据库、互联网络、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可视化计算、GIS等)深入应用于人文社科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交叉与跨学科领域的解决之道。在历史学方面,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历史地理可视化是目前国际数字人文研究应用的前沿和典型。霍仁龙老师继而从定义、功能和数据结构等方面简要介绍了GIS,令同学们对此有了初步了解。
其次,霍仁龙老师讲解了地图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发展变化。简言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抽象模型(符号化模型)。随后,霍仁龙老师讲解了地图的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和认知功能等四种功能,并对地图类型、空间参考和空间投影等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霍仁龙老师介绍了地图编制中的重要内容——地图概括。
在第一讲的最后,霍仁龙老师指导同学们成功绘制并导出了一幅中国行政区划地图。
在第二讲中,霍仁龙老师讲解了矢量数据的下载、导入、对矢量数据进行处理与地图绘制的方法。霍仁龙老师以“制作一幅1820年江苏省行政区划地图”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从问题分析、数据下载到地图制作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利用ArcGIS软件对矢量数据进行处理与地图制作的具体方法。讲解后同学们以“制作一幅家乡省份行政区划地图”为作业,巩固了同学们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地图绘制的方法,并现场解决了同学们遇到的各种问题。(这里仅显示部分同学的作品)通过这一讲的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对矢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地图绘制的方法。
在第三讲中,主要学习了利用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的相关内容。霍仁龙老师选取“清代京杭大运河对江南市镇分布的影响”这一研究案例,向同学们讲解了运用GIS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并具体展示了利用ArcGIS软件中的领域分析功能、提取分析功能等功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过后,同学们以“家乡省份主要河流对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为例进行练习,在熟练掌握相关GIS方法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进行量化分析的思维。霍仁龙老师鼓励同学们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深入思考,研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第三讲的最后,霍仁龙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创建地理数据库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重要事项。
在最后一讲,霍仁龙老师讲解了栅格数据的下载、处理和分析方法,并结合前期所学,实践利用多源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霍老师首先讲解了利用栅格数据进行表面分析、插值分析的方法,并结合聚落分布的具体案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利用多源数据资料进行空间分析的优势所在。霍老师强调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除了要注重研究区域内地理要素的影响,还应该将观察范围适度扩大,关注区域外整体的地理特点。
在讲座的最后阶段,霍老师还教授了同学们如何进行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等地图的绘制方法,并且介绍了其他与GIS相关的分析软件。霍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能积极探索GIS的其他功能,灵活运用GIS进行历史研究,也欢迎所有同学与他沟通交流。
最后,本次历史学系“史海新舟”跨学科讲堂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