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的“70周年校庆·2021年名家讲坛暨第26场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在哲学系楼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天教授,作了题目为“美德伦理与人类情感: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及启示”的精彩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张容南副教授主持,来自本校多个专业的二十余位学者和同学出席并参与了讨论。
在讲座中,李义天老师分别从三个方面——情感与感觉、情感和认知、情感与美德——对主题展开论述。首先,通过考察pathos与aisthesis的不同,李义天老师指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pathos是用以描述人类的特定心理机制,而aisthesis则是指人类的生理器官凭借生理能力而获得的基础感觉。然而,真正使得两者区分开来的、同时也是亚里士多德赋予pathos最重要特征的,是“它们伴随着快乐和痛苦”。因为,只有在拥有一定的生理基础、认知程度和欲求范围的条件下,行为者才会因外部刺激而引发那种与快乐或痛苦相关的心理感觉。
其次,在情感与认知的部分,李义天老师指出情感涉及认知,但不等同于认知。情感蕴含着认知,只是说情感在结构上涉及到认知,而不是说情感必定可以在事实上被还原为认知。认知性的情感同样不能被还原为认知,即使行为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感觉对象,并且即便其“欲求”主要是以理性判断的形态出现的,其情感也不等于认知。
最后,关于情感与美德,李义天老师沿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我们不是因为呈现某种情感而受到称赞或谴责,而是因为呈现这种情感的具体程度或特定方式,即“我们同这些情感之间或好或坏的关系(品质)”才受到称赞或谴责。因此,情感不是美德,对情感的适度展现才是美德;情感也不是美德的对立物,而是美德的构成成分。作为优良品质的美德,不是独立于情感之外而指挥情感的东西,相反,它们本身就是按适度的方式而呈现的情感所构造的东西。情感不仅可以充当美德的自然的伴生物,而且可以在激发或构造美德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李义天老师的精彩讲座引发了在座各位学者的热烈讨论。付长珍老师、徐竹老师、蔡蓁老师、郁峰老师、张容南老师、叶方兴老师、陈乔见老师和徐峰老师等众多老师同学们关于美德伦理学中的古今之辨、中西差异、情感与认知的关系问题、欲求与情感的产生机制问题等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李义天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独到和精彩的回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金楚楚
图/齐涛
审校/张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