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哲学系

弗莱堡大学菲加尔教授 (Günter Figal)华师大诠释学系列讲座

来源:院系讲座荟萃发布时间:2019-11-18浏览次数:505

 弗莱堡大学菲加尔教授 (Günter Figal)华师大诠释学系列讲座报道

2019114-9日,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君特·菲加尔Günter Figal)教授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进行访问交流。菲加尔教授原为胡塞尔——海德格尔教席继任者,研究重点为现象学、解释学、古希腊哲学等,此次访问为我系开设了诠释学系列讲座,讲座分为四期进行。

 

菲加尔教授在冯契人文沙龙讲演 

首场讲座由华东师大刘梁剑教授主持,主题是“伽达默尔的传统观念究竟是一种实体性过程还是一种自由?”

菲加尔教授首先回顾了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对于“传统”概念的重视。伽达默尔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传统作为其理解活动的出发点,得到承认的传统才能作为前见进入人的理解活动之中。问题在于,如何接受传统才是自由的?随后,菲加尔教授讲述了《真理与方法》中两处关于黑格尔的“精神”概念以及关于法学诠释学的重要段落。然而伽达默尔的这两种方案都没有提供将个人的自由与传统概念统一的可能。由此,菲加尔教授认为,应当把传统看作是可能性的复合体(complex of possibilities),而不是实体性的存在,以便敞开理解的自由空间(free space),他以日本陶艺师金重诚为例,指出不能把艺术作品和艺术传统相分离,因为形成作品特征的要素还有艺术家个性的部分。

 

FIgal以日本陶艺师为例讲解“传统”作为可能性复合体 

 

第二场讲座由哲学系陆凯华老师主持,讲座主题为“理解境遇:理性的诠释学概念”

菲加尔教授首先考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理性于灵魂中所处的位置,并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忽视了我们可以称之为生物情境性的东西:生物本质上是生活在情境中的。接着菲加尔教授讨论了“境遇”一词在拉丁文词源上的本义——“位置”,进而阐发境遇本身并非直接地清晰呈现,而是既需要人们原初意识的把握,也需要对其可能性不断发掘的努力,即实践理性。对境遇的原初意识为境遇感始终保留了被发掘的可能,并使得成为能够有所新发现的前提。最后,菲加尔教授认为,真正的理解意味着理解一个人的境遇,而境遇允许人们保留选择的余地。所以人们对不确定者的照料,也即是理性地照料他们的自由。

 

 

第三次讲演,菲加尔教授带来的是描述与概念:一种哲学的诠释学之道主题讲座,讲座由哲学系牛文君老师主持。

菲加尔教授认为,任何充分的理解都需要具有相应的概念知识与知觉注意力。知觉与概念进行互动,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就能够分为描述与反思。紧接着,菲加尔教授考察了哲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哲学的使命正在于反思前见,澄清事物的可能性条件。这种澄清不需要将事物还原为它的起源。菲加尔教授考察了现象学、诠释学与形而上学的实质,并指出形而上学缺乏诠释学-现象学维度。讲演的第三部分,菲加尔教授回顾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与胡塞尔的核心概念及其所指对象。这些哲学家的概念及其所指对象都是一些历史上各不相同的范式。事物在不同范式中呈现的样貌也不尽相同,并不存在什么一以贯之的范式。最后,菲加尔教授将建筑视作整合了概念与知觉的范式的范例。建筑是一个富有强度的处所,它向人和物敞开了自由空间(free space)。除此之外,建筑还开辟了栖居的空间。它从来不仅仅是明确限定的概念的一个示例。它给予相应概念的视域的可能阐释。哲学的任务正在于专注于具体事物以追寻作为范式的具体事物。

 

  

菲加尔教授的最后一场讲座题为“不可预见的——走向一种原初理解的诠释学”,由牛文君老师主持,潘德荣教授亦出席此次讲座。

菲加尔教授指出,伽达默尔晚年受到德里达影响,并提到德里达60年代后期的作品对他的重要性,在晚年著作《追寻踪迹的诠释学》(Hermeneutik auf der Spur)一文开篇伽达默尔说道,“解构主义的主题当然属于诠释学的范畴。”由此引出的是意义的同一性(identity)问题,意义在德里达那里成了一种若隐若现的踪迹,而伽达默尔在倡导意义多元化的同时,更强调同一性以达成谈话人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意义的传达与共享。而我们能否找到这样一种具有实在性的同一性?在伽达默尔看来,理解就是同一性的表现,他通过诠释学循环证实了这一点。而菲加尔教授则试图找寻一个原初的不依赖于诠释学循环的根基,他指出,文本本身并不是读者建构的结果,文本作为固定的和结构化的实体,在理解的循环构建之前就已经在那里存在着,在这个结构里,理解是直接和直观的,因此也不依赖于对意义的筹划(Entwurf)。菲加尔教授以Agnes Martin的画和Giuseppe Ungaretti的短诗为例,具体探讨了视觉等层面的非理性对象(brute object)及其意义,这种对原初意义(primordial understanding)的理解可能只是在默会中体验。作为结果,原初意义是理解和诠释中最基本的,诠释学循环是第二位的。菲加尔教授主张跳出、避免或是削弱诠释学循环,建构起一个不可被解构的根基和源头,为理解提供一个意义的同一性保证,同时这个源头本身又是开放的、不可预见的。

 

 

讲座后,菲加尔教授与潘德荣教授及师生们合影 

在四次讲座过程中,菲加尔教授对伽达默尔诠释学进行了深入精彩的解读,讨论上溯古希腊源头,讲演纵横裨益,增进了同学们对诠释学的理解。来自各地的师生学者前来聆听讲座,启迪匪浅。

 

文:徐子扬、杨超逸、陆晨浩、金雯珎

图:金雯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