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哲学系

“自然辩证法的过去和未来”研讨会举办

来源:院系讲座荟萃发布时间:2019-10-19浏览次数:443

 “自然辩证法的过去和未来”研讨会举办

 

     201996日上午900,即便外面是台风光临上海的乌云和暴雨,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冯契学术陈列室里却一片其乐融融。大家谈笑风生,好心情一点儿也没有受到窗外风雨的丝毫影响。

这次自然辩证法的过去和未来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承办,是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课程建设项目的一部分。研讨会邀请到了科学技术哲学界多位前辈教授,以及研究生培养、教学管理和教学领域的教师。来自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吴彤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刘晓力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任定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的关增建教授,和我校研究生院肖连奇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健书记,哲学系的教师和研究生同学们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与哲学系的新生教育的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举行。

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研讨会邀请到在华东师范大学执教六十年,已经九十一岁高龄的徐天芬先生,徐先生不辞辛苦特意到来为后辈们讲述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的历史,和自己执教六十年的心得经验,受到大家的热烈期盼。

研讨会由哲学系副系主任刘梁剑教授主持,研究生院的肖连奇老师在发言中,对参会专家表示感谢,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的课程建设是时代对自然科学与哲学融合的召唤,肯定了哲学系承担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成果,认为该课程聚集物理学、神经与脑科学、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等前沿领域的哲学理论研究团队,探索科学技术前沿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也是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跨学科优秀人才的有力尝试。肖老师还对哲学系一年级新生寄语。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健书记在致辞中谈到,华东师范大学在建校之初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华东师大独有的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哲学系过去在课程开设和建设领域的密切联系与友好合作,期待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闪闪发光”的精品课程。

徐天芬先生做了“华东师大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六十年的主题报告,徐先生 从她自身学习工作的三个阶段,由小见大,由自身经历投射出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历史时期历经的三个改变,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该所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学与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举措。 1971年到1980年, 一群怀抱着远大志向的老师们通过集体学习和分组活动,共同编写了一系列自丛书,并受教育部的委托编写了“自然辩证法讲义”,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0年,自然辩证法小组加上研究科学史的老师们合并在一起,成立了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除了探索全国高校应该如何展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教学,编写全国教材 《自然辩证法总论》,还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提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建设并提出改善环境方面合理化建议。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华东师大从1978年开始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除了研究所的老师讲授课程,还邀请理科院系的老师开设专业课程,带领学生野外考察,让学生修习外校的课程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徐先生的主题报告结束后,研究生代表给徐先生献花,表达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后辈对她的深深敬意。

 

哲学系的朱晶老师作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建设的负责人,介绍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所做的工作和规划,任课教师从学生专业背景和需求、以及新时代对自然辩证法课程培养目标的新要求等方面,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结合科学技术前沿与中国现实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实现创新,将科学技术前沿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与方法、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既关注科学技术前沿问题与中国现实,又不忽视理论基础

参会专家对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式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任定成教授、吴彤教授和刘晓力教授均提到他们这一代是读华东师大的几位老师的书成长起来的,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领域的学者规模很大,不仅在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后来活跃在今天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关增健教授建议在课程思政中应该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让科学史在课程讲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一个多小时的会议中,雨过天晴,天气明媚起来,各位专家教授、老师同学一起聚集冯契展厅门口进行合影留念,记录下这宝贵的一刻。

在一片掌声中,这次“自然辩证法的过去和未来”研究讨论会圆满结束,上承自然辩证法研究与教学的悠久历史,下启现当代“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实际教学工作,这次研讨会将进一步推动该课程的具体建设与实施。

 

文:杭玥璐

图: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