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唐正东教授:国外学界《资本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2019年4月17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文化项目—哲学阅读季之爱智者系列讲座2019年第二期——“国外学界《资本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110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哲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正东教授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陈立新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硕博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首先,唐正东教授以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独特见解为切入点,认为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不同于庸俗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古典经济学家。他认为马克思的资本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或商品,其重点在于表现生产关系的特性,但同时它又是以商品或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二重性,因此它不能简单地用一般的商品或货币形式来概括其内容。马克思的这种资本观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放在整个私有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来考虑的结果,凸显出其理论所具有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征。
其次,唐教授从政治、哲学、历史学、经济学这四个维度对当代国外左派学界近三十年来在《资本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情况展开了详细的阐释。第一,对《资本论》的政治式解读。唐教授指出,在当今国外左派学界,对《资本论》进行政治式解读的代表人物有安东尼奥•奈格里、哈利•克里弗、雅克•比岱。他们认为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目的是为了建构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性意识,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也必然是内含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统治关系的政治权力关系。第二,对《资本论》的哲学式解读。唐教授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克里斯托弗·亚瑟和托尼·史密斯是对《资本论》进行哲学式解读的典型代表。他们通过强调黑格尔的逻辑学在《资本论》中的运用,来证明资本是一种异在的结构,这种异在的结构是建立在交换价值统治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形式与内容、普遍与特殊的反转之上的,从而凸显的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权力唯物主义构架。第三,对《资本论》的历史学式解读。唐教授认为,莫伊什•普殊同、艾伦•伍德等人从历史的、特定的二元性出发,致力于阐明:马克思所要做的是从这种历史二元性出发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结构、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掩盖这种社会内在结构的社会经验要素形式等内容。第四,对《资本论》的经济学式解读。唐教授指出,基于经济学维度对《资本论》进行解读的有弗雷德•莫斯利、古•卡切弟等人。弗雷德•莫斯利和古•卡切弟试图从总价格、总利润等总量要素与个体价格、个体利润等单一要素之间的逻辑次序与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证明新李嘉图主义者对《资本论》第三卷中生产价格理论的攻击。但唐教授认为对马克思而言,总量与个体量无关。马克思关心的是货币总量是如何增值的,而攻击者关心的是投入和产出的具体数量、生产的技术条件、真实工资等。
最后,唐教授提出,中国学界需要在新的解读语境中深化对《资本论》的内容及当代效应的研究时,及时把握并深刻剖析国外左派学界的一些研究状况,对于我们自身的阐释体系及理论框架的建构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国外学界对《资本论》的研究大多和分工体系中的学科背景或社会运动中的现实背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有批判地进行吸收。
唐教授的报告引起在场师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踊跃发言,就马克思《资本论》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与唐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文/徐二林,图/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