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哲学系

爱智者系列讲座2018年第六讲|柏拉图思想中的“秘所思”“逻各斯”与“神学”

来源:院系讲座荟萃发布时间:2018-11-12浏览次数:224

2018117日下午三点,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哲学系2102,清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哲学系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宋继杰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柏拉图思想中的‘秘所思’‘逻各斯’与‘神学’——以《蒂迈欧篇》为中心”的2018年第六讲爱智者系列讲座。该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哲学系贡华南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乔见副教授及哲学系诸多硕士、博士研究生聆听了本场讲座。

宋教授以解析著名的绘画作品《雅典学院》开始,指出画中的柏拉图手持之书就是《蒂迈欧篇》,生动地展示了这篇对话的重要性。宋教授认为,刻画哲学的起源是从宗教出发,由神话、宗教发展到哲学。然而,宗教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复杂,这个问题体现在柏拉图思想中,则主要表现为“秘所思”与“逻各斯”的关系问题。

所谓“秘所思”Muthos,在荷马史诗中被译为“神话”,意指“言语”或“说出来的东西”。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宋教授将Muthos的用法归结为三类:一是指希腊传统神话;二是指柏拉图本人所创作的神话;三是指柏拉图本人或其他人的哲学学说。可见,Muthos的含义在柏拉图这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柏拉图在其本源的意义上发展出派生的意义。

而就本源意义上说,柏拉图对Muthos的使用既进行了描述,也进行了批判。首先,他将Muthos描述为一种由诗人赋予其形式的特殊的话语实践,是由诗人建构的故事,传递一个共同体将其遥远过去保留在记忆之中并代代相传的全部信息,从而是传统用来传递价值观及其解释的工具。然而,这种看似中性的“神话/传说”被柏拉图赋予了否定的评价。原因在于,首先,神话是不可证伪的,神话所讲述的事件或者时间上过于遥远、或者空间上过于玄虚而使得证实所传递信息的有效性成为不可能;其次,神话没有任何普遍性,神话始终与它要解释的感性世界以及它要传递其价值观的社会过于密切地联系着,并且神话中涉及的角色具有特定地域或社群的人的外貌和举止,充斥着冲突和怀疑。

再者,作为一种话语,神话毫无逻辑性可言;神话是一种讲故事的论述,它并不提出一系列为演绎方法所使用的那种论证,从而其各部分并不由严格的规则串联在一起,相反,其各部分是作为各种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的相互跟随这一特别原始的过程的功能而被联系在一起的;它们被安排在一个较为一般的叙述框架中,新的平衡状态要到旧的被打破才得以重构。

宋教授由此得出,在柏拉图思想中,神话或“秘所思”(Muthos)与“逻各斯”(Logos)有根本的对立。这种对立表现在:一、Muthos 作为一种不可证伪的话语与 Logos 作为一种可证伪的话语之间的对立;二、Muthos 作为叙述性故事与 Logos 作为论证性话语的对立。宋教授通过对《蒂迈欧篇》文本细致的梳理发现,Logos 出现的地方都涉及关于感性世界的结构或现成状态的可证伪的论证性话语,而 Muthos 出现的地方则涉及关于感性世界的时间性起源或制造过程的不可证伪的叙述性话语。

与此同时,宋教授还强调,虽然“秘所思”(Muthos)与“逻各斯”(Logos)有着根本的对立,但我们仍然必须在 Muthos Logos 的既区分又统一的意义上将它理解为柏拉图的“神学”。柏拉图在批判和转化希腊传统公民神学和神话神学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自然神学或哲学神学,“创世说”是“柏拉图神学”的核心。对于柏拉图来说,宇宙或世界的观念本身应基于“创世”(creation)来理解。这种观点贯穿着柏拉图早期的《高尔吉亚篇》至《理想国》、《智者篇》等,一直到晚期作品《蒂迈欧篇》。柏拉图通过参考工匠在其产品中创造秩序的活动来解释善就在于和谐秩序;运用创世的语言来描述理想城邦的建设和自然世界的构造;用“技艺”( techne) 取代“自然和机遇”( phusin kai tuchen) ,而制造宇宙的技艺的操作者则是匠神等。可知,柏拉图的哲学目标是以“努斯”“神”和“技艺”所表征的目的论来构造宇宙论或自然哲学。

最后,宋教授表示,匠神创世绝非一个虚构的神话,而对于《蒂迈欧篇》来说,不需要解释的是“匠神”的存在,需要解释的是“匠神”的性质,亦即祂与“善的理念”“努斯”以及“宇宙灵魂”的关系。

宋教授的报告引起在场师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踊跃发言,就柏拉图的神学、“创世”与时间的关系问题等与宋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