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下午,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陈振昆教授做客华东师范大学,以“朱子成德之学的理论与实践”为题在哲学系2102会议室发表了精彩演讲。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赟教授主持,来自哲学系的诸多本硕博士生聆听了此次演讲并展开了精彩的讨论交流。
陈教授在进入主题前,先交代了此次演讲的概要:秉持“和会朱陆”的学术初衷,尝试反省牟宗三先生对朱子理学“理只存有而不活动”、“心是气心”、“以知识讲道德”、“主敬涵养是空头涵养”的批判,同时分析朱子“理一分殊”、“心统性情”、“敬义夹持”的义理内涵,从理论反思与实践工夫建构一个朱子德性理论的现代诠释。
牟宗三先生引用康德义务论自律伦理学,着眼于道德法则与道德意志之自我立法,建构了一个康德伦理学与儒家心学的道德哲学相互融通的高明理境,并界定儒家内圣之学的本质是自觉地相应道德本性且肯认一个超越的道德实体而作道德实践,因此能不能对于这个超越的道德实体产生体悟与明澈是判断道德意识是否真切的主要判准,并且心体、性体作为道德实践的超越根据是道德意识是否真切的关键所在。由此牟先生首先批评朱在“理”的层面言“性”,在“气”的层面言“心”与“情”,“气心”并非“本心”,且“心”与“性”绝对二分,是“以知识讲道德”的一种“存有论”的思考模式。“理”“只存有而不活动”,不是既存有又活动的道体,不仅使性体的道德性减杀,即不能说明道德的自发自律,而流于他律道德;且性体作为道德创造的实体的创生义也丧失;还使存在之“然”推证“所以然”,两者不离不杂,与“体用不二”等义相殊;其次牟先生认为朱子在方法上是解析式平置地说“横摄”认知的“格物致知”与后天“气心”的“涵养用敬”,不是“纵贯”的道德实践连接本体的“逆觉体证”;再者,牟先生认为朱子“主敬涵养”是“空头涵养”。
而唐君毅对朱子“心统性情”的解读则不同于牟宗三。唐先生从朱子对北宋儒学家的传承以及与同时代学者的辩论来全面地看朱子之论“心”,认为朱子所论之“心”为“气之灵”须与“理之所会之地”合着说方为完备,且“心”具有内具“理”为“性”,外依“气”显“理”于“情”的两个面向,贯幽明,“通未发之寂与已发之感”,具有能知能觉“虚灵不昧义”与能行的“主宰运用义”,且与“性”、“情”具有全体大用的丰盈深刻关系。且唐先生特别指出朱子继承了伊川建立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易学原理与理学原理,因此他的体用论极力强调体用、微显之分,同时也继承了伊川“理一分殊”的理念。陈教授分析朱子“理一分殊”的逻辑结构兼具同/异性质、部分/整体、事物/根源以及现象/本体四个不同的层次,且朱子论“理”具有融贯性与殊别性(如太极与万理)、形式性与活动性(如无造作与天理流行)、规律性与规范性(如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双双对举的特性。而关于“主敬涵养是空头涵养”的问题,陈教授则指出朱子在继承伊川“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基础上,又加详言“须敬义夹持,敬立义行,内外透彻”。最后陈教授总结朱子主张居敬涵养与穷理集义相互融合的“合内外之道”既符合孔子仁智并举的儒家传统学风,更切合现代沟通理性文化与知识资讯发达的时代性需要。
陈教授讲毕,陈赟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彩的回顾、拓展与点评,多位同学就规律性与规范性的关系问题、本然与所以然及所当然得关系问题、形而下的客观的确立问题、阳明的本体含义、事上磨练等问题同陈教授做了学术交流,陈教授还亲切地赠予了部分同学书籍,最后讲座在师生们会心微笑与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