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在人文楼2102室,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举办的“哲学阅读季”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薛华教授进行学术座谈。薛华教授师从贺麟先生,在德国古典哲学方面造诣精深,他这次演讲的主题为“谢林论自由与恶的关系”,讲座由潘德荣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时,薛华先生说,相对于对“善”的言说与研究,我们对“恶”的研究显得不够。他简单介绍了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阿伦特等思想家对“恶”的研究,接着重点探讨了谢林关于自由与恶的思想。薛华教授梳理出谢林体系中das Reale(实在物)与 das Ideale(理念物)两个系列,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统一于绝对、上帝、存在。在谢林那里,前者与恶相关,后者与善相关;他先是认为前者做收缩运动导向恶,后来则认为其扩张倾向导向恶,总之是当其摆脱后者的约束、成为统治一切的力量时,das Böse(恶)就会产生,因之两者需要统一。
西方从柏拉图一直到启蒙运动,传统中大多强调上帝善,但谢林则依另一潮流力求阐明恶也在上帝内,只不过不是在上帝本身而已。具体而言,恶是在上帝的Grund(根据、基地、基础、底层)那里。上帝首先创造出了自然,然后创造了人。人的特点和奥秘是有Freiheit(自由),既能够致善,也能够致恶,因此善恶的对立在人这里最充分地体现出来。人这里是最高的天空,但也是最深的深渊。人有选择善的可能,也有选择恶的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原罪”是人自由选择恶。人在世界内,在历史内,是从善恶潜在状态,通过基督拯救,从善恶搏斗时代到神国时代,这是上帝启示的终极,但即使在这里也并非只是完善,而完全没有“Grund”(根据,基地,基础)那里的力量。就此,薛华先生解释了谢林那里“Grund”、“Ur-Grund”(元根据或源根据)、“Un-grund”(非根据),“Ab-grund”(深渊) 这些概念的特殊用法,强调“Un-grund”在谢林那里意思应该是“非根据”,而不是“无根据”,它和“Urgrund”同义, 是属于上帝层面的、高于根据的根据。
薛先生认为谢林的自由说和善恶论,带有浓重的宗教哲学色彩,他的"世界时代"说把上帝的启示过程和人类历史紧密联系起来。这里有许多问题和难题需要解释与探讨。事实上人在自己的进化中,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恶。不仅如此,人在文明化中似乎在强化伪善,而伪善是双重的恶,是一种极恶。
最后,薛华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一起进行讨论,例如种种意志与恶的关系,文明和自私以及伪善的关系问题,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能的讨论。
(文/任天星,图/金文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