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15:10,哲学之道·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第六届博士生论坛之三中国近现代哲学的阐发顺利举行,本场论文汇报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王泽春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龙博士,从“睹闻”之辨入手,阐释了刘蕺山和朱子对此的不同理解,并指出二者分歧的根源在于对“未发”涵养工夫中,是否存在具有道德意识的思虑活动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反映了两人的工夫论理解和工夫实践上的重大差别,而这也是刘蕺山在“睹闻”问题上批判朱子的根本原因。
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董起帆硕士,从中西比较的视野对严复的天人关系问题进行了重新梳理,指出严复一方面吸取西方近代以来的经验科学知识祛除中国传统天道观中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天人比附观念宗教信仰特征,另一方面又对近代以来被过分袪魅化的人之自然属性的膨胀保持警惕,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人文理性的思想因子,构建一种人文理性化的自然来建构人文理性化的天人关系,以弥合人之自然属性与伦理属性之间的鸿沟。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谢牧夫博士,以《独居记》《建立宗教论》《五无论》为核心文本,对章太炎的超人哲学进行了阐释。指出超人哲学的三个核心文本中,分别对应从小群脱序向大群接序的机制、佛教救世道德、儒家社会主义平等观三项要素,及与之相对应的反传统的革命者、修证无生主义的超越者、克里斯玛领袖这超人的三重身份。并认为超人哲学针对的困境是郡县制国家、宗法社会和血缘伦理瓦解过程中,温情的依附性关系暴露为国民性问题,是从儒家社会主义出发改造社会的主张。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刘勇博士,立足《时空与超时空》一文对贺麟的时空观进行了论述,认为贺麟一方面发展了康德的时空观,赋予时间和空间这种直观形式更多主动的意义,为他的“新心学”奠定存有论的基础,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发挥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时空思想,将时空与心、理紧密联系起来,为他的新心学注入理学的资源,并借助于“直觉辩证法”来实现体道、识性、得仁的精神追求。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安谧博士,将学界对金岳霖在休谟问题上的诘难归结为5个主要方面,并一一对此诘难进行澄清,认为金岳霖在休谟问题上的回应并不是失败的,金岳霖所谓休谟问题是秩序而非归纳问题,其哲学体系致力于回应此中意义的休谟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蔡志栋副教授,认为5篇文章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将个案与问题意识结合起来,注重研究综述,从经典人物切入,进行研究,并对5篇文章分别予以点评。同时也指出三个需要加以注意的方面:一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对个案和问题的研究史加以区分;二是不能以综述性论述来掩盖自身研究推进上的不足;三是要面对现实问题,而不能沉浸在所谓的经典世界之中。
(图文/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