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星期五)下午3:30—5:30,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举办了本学期第五次青年学术沙龙,本次活动在闵行校区冯契学术陈列馆(前人文沙龙)举行,报告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预聘制)助理教授李麒麟。出席此次沙龙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徐竹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郁锋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部分研究生和博士生以及外校的学生。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彩票难题和普理查德对认识论安全性的探究”(The Lottery Puzzle and Pritchard’s Account of Epistemic Safety)。李麒麟博士在此次报告中以彩票难题为典型案例,探讨和分析了普理查德通过安全信念理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李博士所讲的彩票难题是这样一个案例:设想一对认知主体各自买了一张彩票。假定第一位认知主体仅仅根据自己的彩票中奖概率极小这一信息便相信自己的彩票没有中奖;而第二位认知主体则是看了一份可靠的报纸所报道出来的中奖彩票信息进而相信了自己的彩票没有中奖。直观上讲,第一位认知主体并不知道她的彩票没有中奖,而第二位认知主体则是知道她的彩票没有中奖的。从概率的角度看,第一位认知主体的信念是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的;然而,对于报纸而言,即使报社在印刷中奖彩票号码信息的时候是极其小心谨慎的,其出现印刷错误的概率依旧会高于相应的彩票中奖的胜率。所以问题是:为什么第二位认知主体拥有相关知识而第一位认知主体却不知道有关知识呢?
普理查德通过安全信念理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下:第二位认知主体具有相关知识,是因为她的信念是安全的。在临近的可能世界中,当相应的认知主体依旧通过可靠的报纸所报道出来的彩票中奖信息来形成相关信念的时候,由于可靠的报纸报道所提供的彩票中奖信息总是倾向于准确的,因此,她的相关信念也会是真的。
之后,李麒麟博士对比彩票难题的敏感性解决方案,展示了普理查德在利用安全信念理论解决彩票难题过程中所存面临的问题。按照信念的敏感性理论,假使作为信念内容出现的目标命题是假的,那么相关认知主体就不会继续相信这一命题。因此,当我们将信念的敏感性理论用于彩票难题的时候,第一位认知主体之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彩票没有中奖,是因为她的这一信念不是敏感信念。因为在一个临近的可能世界当中,第一位认知主体所持有的彩票如果中奖,如果这一主体仅凭借自己持有的彩票中奖概率极低这一信息来看,她同样会相信她没有中奖。第二位认知主体的相关信念则是敏感的,这是因为在临近的一个可能世界当中,第二位认知主体中奖了,相应的认知主体通过阅读可靠报纸所报道出来的彩票中奖信息来获知自己中奖了。
普理查德在利用安全信念理论解决彩票难题过程中所存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于对于信念的安全性理论来说,当下的实质问题是如何确定相关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如果我们确实承认彩票不中奖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一份可靠报纸印刷出正确摇奖结果的概率,那么就会有一个棘手的难题:在何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定相较于那些使得第二位认知主体的相关信念出现错误的可能世界而言,那些使得第一位认知主体有关信出现错误的可能世界距离现实世界是更为邻近的?
之后,李博士提出了一个尝试性的补充说明,借助相关可能世界的合理布局以及认知模态与概率在概念层面的差异,似乎可以挽救普理查德所持有的安全信念理论的理论资源来解决彩票难题。李博士假设按照彩票难题的场景信息设定,彩票的中奖概率分布是均匀的。当我们评价第一位认知主体的信念是否安全的时候,可能世界使得相关认知主体依旧凭借彩票中奖概率为唯一信念所形成的信念为假,进而证明第一位认知主体的信念是不安全的;而对于同样的这种可能世界来说,并不存在着使得第二位认知主体通过阅读可靠报纸而形成的相关信念为假的情形;因此,第二位认知主体的信念是安全的。通过这种策略,似乎可以挽救普理查德所持有的安全信念理论的理论资源来解决彩票难题。
然而,李博士最后通过评估一系列衍生出来的具有更复杂设置的彩票难题,反过来用新补充的可能世界的安排揭示了普理查德安全性解释依然无法令人满意地解决彩票难题。
报告的最后阶段,郁锋老师首先对李博士的报告进行了评论提问,徐竹老师也对李博士的研究提出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良好互动,同学们受益匪浅。报告结束后,徐竹老师带领李博士参观了冯契先生的学术陈列室,并签名拍照留念。
图文: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