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18年5月22日下午一点,在刚刚落成的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楼),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郑宗義教授以“再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为题,主讲新一期的冯契智慧讲座。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郁振华教授主持。参加讲座的师生包括:哲学系应奇教授、贡华南教授、陈赟教授、刘梁剑教授、陈乔见副教授、朱晶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孔文清教授,来自哲学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本硕博同学。
开宗明义。郑宗義教授指出,“再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要论证关于阳明的“知行合一”之“知”不仅是为大家所共认的道德知识或良知,还包含道德以外的其他知识。围绕此主题,郑教授从阳明如何论证其他的知乃知行合一、道德的知与其他的知的根本差异、知行合一之“合”应是知行“本”一等三个部分展开。
关于阳明如何论证其他的知乃知行合一,郑宗義教授指出主要有两点。一是在阳明那里,知与求知意欲俱起,而此已是求知行动的开始,此点主要见于《传习录·答顾东桥书》。顾东桥提出“功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如“知食乃食”,对此阳明回应说:“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二是阳明心目中设想的“知”是一个整全的求知活动(即“行”),其中知与行是相互穿透。郑教授对这一求知过程给出了具体描述:知K(knowledge),必有一与之俱起的意欲Dk(desire knowledge),此意欲是意向性行动IA(intension action)的发端。在Dk的推动下,又会继续产生意向性行动IA1,结果获得知识K2。接着仍可在Dk的推动下持续展开意向性行动IA3,从而知K3……求知的活动延此途径可以不断深化下去。这一延续的过程有一重要条件,即与知俱起的求知意欲Dk不能为别的意欲所隔断。
关于道德的知与其他的知之不同处,郑教授从性质、作用与来源三方面给予了阐述。就性质来说,道德的知是道德的规范性知识,不应将关乎道德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知识混淆于道德的知。其次,道德的知既作为道德的规范性知识,必能产生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关于此点郑教授从阳明思想中举出了数例论证,限于篇幅在此就不赘述。最后就来源来说,其他的知源于外界,而道德的知作为规范吾人行为作用的知识,只能来自人的道德心或良知之自知。
在主题报告之后,郁振华教授做了精彩点评,盛赞郑宗義教授的创造性阐发与理智热情。在座师生围绕知行问题与主讲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胜宗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活动不知不觉持续了三个小时。
(文|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