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哲学系

11月4日“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院系讲座荟萃发布时间:2017-11-08浏览次数:222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学术研讨会于11月4日在沪召开。来自《哲学研究》、《社会科学》以及来自全国25家单位的28位专家学者、青年学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形态、新问题的认识,以此进一步激活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阐释力,进而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话语体系。

        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孙亮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立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鲍金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围绕五个主题展开讨论。

       第一场会议主题是资本与哲学。高云涌提出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概念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方法结合起来考察社会结构问题,并借用数学领域中的拓扑概念提出“资本拓扑学”的理论构想,主张将资本有机体的运动过程理解为一系列的“拓扑变换”过程;南京大学哲学系周嘉昕认为“对《资本论》哲学方法的科学说明,需要立足《资本论》的文本,回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进程中去,给出系统的、历史的分析”;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鲁绍臣首先肯定了以“交换的视角”来理解物化、物像化所具有的“积极的意识”,但更强调从政治哲学的高度来理解这一问题;西北师范大学马俊峰强调恩格斯的“历史间距性分析”对于正确把握意识形态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消除意识形态、理解恩格斯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志洪认为资本逻辑的系统结构需要更为具体深入的“哲学解剖”,并指出“哲学解剖”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二场会议主题是马克思的国家与道德学说。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平以马克思正义观所具有的二重维度指出马克思正义理论包含内在矛盾这一思想的错误,并认为现时代的正义任务是“全面落实法权”;中山大学哲学系张曦认为对于马克思思想与道德关系的调和、同情的做法是错误的,并指出马克思“拒斥道德”是在接纳更高的“规范评价立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高广旭以凯·尼尔森对马克思道德观的阐释为例论证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可能”;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潘斌认为黑格尔国家观的“创制逻辑”存在“三重倒置”,马克思通过唯物史揭露了黑格尔国家观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批判与超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青强调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中介内涵所具有的建构意义,即普遍性与共同性的建构作用。

       第三场会议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艳涛强调以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话语体系来建构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周丹认为存在一种不同于西方“理性问题”与“资本问题”的新的现代性即“中国现代性”;东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杨淑静强调法哲学视角对于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即开启被人忽视的具有“普照光”的新视角;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梅梳理出当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本体论”和“无本体论”形态的实质,即两种不同的哲学立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友文认为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矛盾运动的发展,做观念上不断深化的把握。

       第四场会议的主题是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维度。南京大学哲学系孙乐强指出工艺学维度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系统深化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南开大学哲学院王时中强调要系统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就决不能停留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层次,而亟待确立一种神学批判的视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袁立国指出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唯物史观所具有批判性维度与建构性维度深化了启蒙,并强调科学共产主义是一种内在性政治哲学;厦门大学哲学系唐瑭指出了一个完全异于从施莱尔马赫到伽达默尔传统诠释学的新问题式即阿尔都塞的新诠释学,对于建构马克思诠释学的启发性意义;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乾坤以福柯晚期针对新自由主义治理术批判的两个主题即生命政治和犬儒主义为例,揭示了革命主体消解的艰难状况。

       第五场会议主题是意识形态的现代理解。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鲍金强调以特殊性——普遍性的两面性视域考察意识形态对于我们重新理解意识形态的表现形态、运作机制、真假性问题和功能发挥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薛晋锡强调自觉揭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层次转变即将意识形态批判推进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层次的重要意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玉林认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尺度是相对的、局部的和有限的,但同时也是辩证的、总体的和批判的;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代利刚介绍了一种西方社会批判研究的最新进展:社会加速度理论,并将其与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比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彭小伟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种宗教批判,以宗教批判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会议的各个主题发言及自由讨论环节,与会的学者和学生围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变化、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阐释力、面向“中国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做了充分热烈的讨论,会议最后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立新做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