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师大,“中法班”的知名度甚高。它的正式名称则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华东师大哲学系积极参与“中法班”项目建设,十几年来成绩喜人。2001年,“中法班”首次招生,哲学系马珂同学便顺利通过遴选。2008年,马珂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和法国里昂高师联合培养博士学位(中方导师:童世骏教授;法方导师:Michel Senellart教授)之后,加盟西南财经大学大学。现任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MPA教育中心副主任。
近日,华东师大哲学系中法班博士生相凤(华东师大哲学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在《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0期)刊发论文《“里仁为美”:小区拆墙与人文意味的安放——兼与陈忠研究员商榷》。《探索与争鸣》杂志素以思想敏锐、善于捕捉前沿问题著称,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相凤在论文中主张,小区拆墙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空间物理功能的转换,即相对私域的小区空间转变为公共交通空间。空间是物理意义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小区空间的人文意味应当如何安放?建构小区的人文意味,实质上是对以“里仁为美”的人文空间的关注和提倡。空间正义的分析对象限于公共社会资源在空间中的分配公正问题,而“里仁为美”的空间拥有更广的理论适用范围,能够打破私域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分离状态。强调空间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对于推广街区制的政策意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凤在华东师大哲学系硕士生期间,曾以金岳霖的空间观为论题撰写学位论文。留学法国之后,在中方导师杨国荣教授和法方导师Paul Clavier教授的共同指导下,继续空间问题研究。她在回归中国哲学传统的同时,努力吸取法国当代思想界的洞见。本次发表的论文《“里仁为美”:小区拆墙与人文意味的安放》体现了中西融通、理论关怀与现实关怀相结合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华东师大哲学系目前有近十位“中法班”博士生,在法国巴黎、里昂等地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学习深造。他们离家万里,在新鲜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兢兢业业,勤勉治学。祝愿他们在浪漫而富有灵性的法国哲学文化中滋养身心,增长智慧,在不久的将来收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