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下午15:30,南京大学蓝江教授教授做客哲学系青年学术沙龙,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沙龙以“语言与生命之槛:阿甘本的语言哲学”为题进行了报告。讲座主持人为政治学系的吴冠军教授,哲学系刘梁剑副教授、王寅丽副教授、中文系王嘉军老师以及二十余位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蓝江教授首先交代了汉语学界对阿甘本(Giorgio Agamben)哲学思想的研究现状,即译介工作进展顺利但具体研究尚未成形。在蓝江教授看来,阿甘本是一位富有深厚学养以及极强创造力的哲学家,尤其是他对语言论题的关注,通过分析誓言、欢呼,甚至无意义的喊叫,为我们呈现了一条语言考古学的独特进路。
据阿甘本考察,语言诞生的过程暗含着对经验的“血腥征服”:语言追求明晰、准确和确实,其效力来源往往被带到了语言的句法结构之上,而使人忘记了语言背后直接的生活经验。蓝江教授援引了三个例子证明语言对经验的压制:1、在卡巴拉传统修炼中,不同时期不同拉比之间的言语行为直接简化了修炼方式中的许多步骤;2、丰饶女神与哑剧(排除语言的戏剧形式)之间隐喻渊源;3、自阿伦特“平庸之恶”提出后,德国纳粹特工艾希曼(Adolf Eichmann)被高度平面化、符号化和抽象化,人们逐渐忘记了艾希曼本身的丰富经验生活,而是用相应的简单语词与概括他整个人生。无一例外,三个例子都显示了语言和经验之间的断裂以及前者对后者的阉割。
那是否存在着反抗语言宰制的方式呢?蓝江教授认为是有的,其突破口在于阿甘本对誓言的分析。誓言何以特殊?据蓝江教授考察,誓言可以分为事实性誓言和承诺性誓言,它们不单纯是语言、描述层面的语词串,更是一个言语行为层面的事件。质言之,誓言创造并遵循两种秩序:守誓与违誓,而这正是司法和宗教诞生的前提——只有誓言的言语行为发生后,我们才会拥有宗教体制和政治体制。誓言把人从“赤裸生命”(zoē)拉到“政治生活”(bios)之中。
何以借助誓言来反抗?蓝江教授认为,真正使誓言产生效力的,不是誓言的内容,而是誓言背后的政治和宗教制约。正如我们不知道神是什么但依然敬畏神一样,在起誓过程中,我们虽不知道违誓后的政治、宗教后果,却依然愿意相信誓言背后的神秘力量。担保此神秘力量的来源是一个以名称(诸如“神明”等超自然的名称)为中心的装置。但是,如果我们不相信誓言背后的名称装置,并且将其视为一个空洞的名词加以地滥用,就会对之前神圣化誓言产生亵渎(Profanazioni)。在阿甘本看来,亵渎行为将语言装置推向极致,打破之前装置所建立起的名称—对象的固有联系,进而重新关联、创建语词和世界之间的秩序。在亵渎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语言哲学的任务不是脱离生命形式本身去探索语言的自在性体系,也不是孤立地谈论语言内的逻辑连贯性,而是解除之前被旧有语言装置所绑定、征服、贫乏化的“词与物”关系,从而重新审视生命经验与语言之间丰富的脉络线索。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各位师生纷纷就经验与语言之间的关系、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与阿甘本理论之间的渊源等问题,与蓝江教授教授进行了激烈且富有启发性的讨论。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章含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