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哲学系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授课

来源:院系讲座荟萃发布时间:2016-07-26浏览次数:357

2016717日,华东师范大学暑期佛教经论研习班第二期——观音经论研习班邀请到了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行政院为学员授课。   

李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观自在菩萨章”。他分别从译本、主要内容和相关问题做了梳理和解读。还对《华严经》在中国佛教史尤其是佛教信仰史上的意义和地位做了综合评价。

李教授对“观自在菩萨章”的解读是按照以下环节推进的:观音道场及其方位、山中基本景象预知、前往观音道场途中的善财、善财到达的后所见到的景象及其身心表现、观音对善财的肯定、观音大悲行门之方法宗旨及其与菩萨诸功德的关系。

在讲到观音法门时,李教授说,观音名称的不同翻译其实就代表了观音菩萨的不同救世方式。竺法护所译的“光世音”让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光明无限,鸠摩罗什所译的“观世音”代表了“观其音声而救苦救难”的大悲情怀,在哲学上强调的是有,在实践上侧重的是入世,“观自在”是“观空性而得自在”,代表的是“空”,这是大智法门,侧重的是出世。

关于观音道场的问题,李教授指出,此处最早提出了观音道场,因而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菩萨道场之经典。他回顾了观音道场从印度到中国的演变过程,并细致分析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名山崇拜和中国佛教的名山信仰。

李教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充满激情,同学们深得启发和感染。在问答环节,一位同学提到基督教和佛教的关系时,他说:“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是靠神开路,神一来,就直接把你收编了;而佛教在中国是靠文化、智慧开路的,相比之下,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非常不易。”

有学员听完课程后说,李教授的课既有学理思考、又有现实贯通、还充满生命情怀。这是一篇“口述的学术论文”,更是一曲“灵动的生命乐章”。

课后,同学们和李利安教授、会闲法师、黄国清教授、张晓林教授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