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时间:9月11日下午2:00
地点: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
演讲嘉宾:黄勇(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演讲主持:郁振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主讲者简介:黄勇,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兼任美国宗教学会儒家传统组共同主任。曾任美国宾州Kutztown University教授,北美中国哲学家学会会长,和哥伦比亚大学新儒学讨论班共同主任。华东师大哲学本科毕业,先后获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神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西方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学、宗教哲学、中国哲学和中西比较哲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专注于美德伦理学研究。在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Why Be Moral? Learning from the Neo-Confucian Cheng Brothers(2014)、Confucius: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2013)、Religious Goodness and Political Rightness: Beyond the Liberal-Communitarian Debate(2001)、《全球化时代的政治》、《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全球化时代的宗教》(2011)等。创办并主编的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已成为比较哲学领域的重要刊物(A&HCI),在英语世界声誉日隆,影响巨大。
演讲简介:
本演讲试图论证,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知(良知)既不是命题性知识(knowing-that),也不是能力之知(knowing-how),而是第三种知识,即动力之知(knowing-to)。动力之知具有命题性知识和能力之知都没有的独特特征:具备动力之知的人会做出相应的行动,但是,无论是单独的命题性知识或能力之知,还是二者合在一起,都不会驱使具备这些知识的人做出相应的行动。上述观点有两个预设:其一,赖尔对命题性知识与能力之知的区分是有道理的;其二,王阳明关于有一种既具有认知功能又具有情感驱动功能的心智状态的看法是正确的。由于这两个预设都受到当代学者的挑战,本演讲也将对这样的挑战做出一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