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午12:30,外语学院在319会议室成功举办了青年学术沙龙暨国家社科后期项目申报经验分享会。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2019年度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后期项目的李征老师和冯晓春老师分别为大家做了题为《翻译伦理研究》和《“里尔克神话”影响下的中国新诗创作——以“九叶派”诗人陈敬容为例》的学术报告,并和大家分享了国家社科后期项目申报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为外语学院十余位参会青年教师传授经验、鼓劲儿打气。杨延宁副院长主持了本次学术沙龙,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霍九仓副院长、杨健老师、高嘉依老师以及王烨老师也出席了本次动,回答老师有关项目申报的问题,并给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李征老师的报告首先梳理现有翻译伦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借助伦理学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构建翻译伦理研究的整体框架,提出翻译伦理研究主要包括:元翻译伦理、规范翻译伦理和美德翻译伦理,并以中国典籍英译为例,分析其中的翻译伦理问题,以期帮助中国典籍更好地走出国门,为世界接受。
冯晓春老师的报告则聚焦“九叶派”女诗人陈敬容,以她为例探究20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新诗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管窥中国新诗接受西方文学资源的方式和路径。
李征老师和冯晓春老师还总结了四条申报经验:第一、选题要与专长结合,题目要有吸引力;第二、同行协作、专家指导。申报项目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要和同行专家一起多次论证;第三、反复打磨、注重细节;第四,树立信心,贵在坚持。霍九仓副院长高度肯定了李征老师和冯晓春老师的发言,他说,外语学院是学校的一个大单位,今年来,外语学院的领导非常重视学院的科研项目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项目申报是个很长的过程,从选题到多次论证,再到注意项目申报书的版式、体例等各种细节都关系到申报成败,但归根结底,还是贵在坚持,一定要树立信心,不断尝试才能取得成功。霍老师还强调,项目申报不必等待通知,而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面。
学院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并且很受鼓舞,一定积极地坚持申报各类国家社科、教育部以及上海哲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