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举办欢送应鸿标老师退休暨“教书育人”思想研讨会

来源:院系讲座荟萃发布时间:2012-06-14浏览次数:476

      6月6日下午1点,由外语学院主办,法语系、法德俄行政联合教工党支部共同承办的“欢送应鸿标老师退休暨“教书育人”思想研讨会”在外语学院319会议室召开,学院党委委员、法语系教师、法德俄行政联合教工党支部党员、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法德俄行政联合教工党支部书记徐岚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徐岚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记载着应鸿标老师40余年来教学工作的老照片,照片体现了应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同时也记载着应老师桃李满天下的累累硕果。在谈到“我心目中的应老师”时,与会的老师纷纷介绍自己和应老师共事过程中难忘的事例。无论是担任学校毕分办处长或是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或是普通的专业教师,应老师宽厚、稳重、谦和、风趣入理的师者风范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传承“教书育人”这种“平凡之中见高尚”的美德。外语学院副院长朱晓映老师回顾了自己十几年前求学时就对应老师亲切谦卑的态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分享了7年前回华师大攻读博士期间应老师言传身教的动人故事。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涛老师也提及应老师担任学校毕分办负责人和高考咨询教师期间严于律己、平凡感人的轶事。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黄薇老师以“做一个真诚的人”为题作了发言,不仅从个人角度回顾了应老师作为自己敬重佩服的兄长、师长、前辈和老领导十多年来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还从学院工作的角度谈了三点感受:一是关于学院文化建设。她说,在物态改观明显的情况下,师范大学老师应该进行道德的思考和制度的推进。文化不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竖在院楼内的,而是流在血液里,烙刻在我们心灵深处,凝练进精神境界的。一定要以“公正、责任、包容、诚信”来规划和要求外语学院的文化建设,要以党风带院风,教风与学风,引导卓越的追求与和谐的环境,应该发掘像应老师这样的榜样的人性闪光。二是关于“今天怎样育人?”。她认为“育人”是个很大的概念。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我们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我们又无时无刻不在充当着别人的老师,何况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老师,是大学的老师,是师范大学的老师,所以“师者风范”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今天怎样育人?”实在是很高深的一个课题,所以在今天,我们特别需要保持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份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我们又必须高屋建瓴,以谦卑的姿态,高远的理想,真诚的情怀,穿越各种艰难险阻,共同创造公平和有序,平等地尊重他人,努力学做周围人的良师益友, 自然包括同事、学生、弱者等许多可能相遇的特定的人。她说:应老师为我们身先垂范,我们当学习仿效。三是关于“围绕中心抓党建”。她以支部的一员充分肯定法德俄行政联合党支部的历任书记们总能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这一基本原则开展工作,使党员和教师们拥有了一个很温暖宽松积极的大集体,感受到了集体的魅力,感受到党务工作的人性化艺术,感受到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在这个集体中,应老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定要发扬光大,并希望我们各部门的工作能够更加有声有色,凝聚人心,推进发展,每个党员能岗位建功立业、创先争优。在激烈竞争和跨越式的快节奏中找到互勉互助的内力,和谐发展,朝向一流的境界。

      特地应邀参加会议的外语学院老领导张春柏老师曾和应老师一起工作四年,被誉为外语学院曾经的“黄金搭档”。张老师对应老师当年的帮助表示感谢,赞扬应老师在担任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期间考虑问题全面,处理问题冷静,为大家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体现了“仁者不庸、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人格魅力。

      从教40多年来,应老师的很多学生也相继走上教学岗位。法语系13位教师中,就有两位曾经受到过应老师的教导,辅导员队伍中也有一名老师曾经是应老师的二专课学生。陈惠儿老师、毕笑老师、叶青老师分别回忆了学生时代应老师对她们的言传身教,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虽然从师生关系变成了同事关系,但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们仍然习惯向应老师请教。陈惠儿老师谈到多年前个人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应老师的一句话就让她豁然开朗。毕笑老师满含感情地诵读了那首她珍藏的应老师写给她的一首诗和全体与会师生分享,那时她独自在海外求学的时候,应老师特地写了一首藏头诗鼓励她度过艰难的瓶颈阶段,让她感念至深。叶青老师曾经是应老师法语二专课的学生,应老师的严谨耐心、和蔼可亲的教学风格仍然印记在心。德语系黄惠芳老师作为一个老教师,上任党支部书记谈到了许多细节:一段组织生活上的发言,一句及时而至的提醒,一次工作上的沟通交流……无论时间的流逝,在今天想来依然清晰而弥足珍贵的,就是应老师的真诚、平和、豁达和热情,一个党员教师的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

      最后,应老师对“践行师德、教书育人”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他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在一起是最大的快乐,付出并得到回馈,那是人生的重要财富,也是身边的教师能够感同身受并从中收获的精神启迪。从1972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44年,应老师始终坚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也是我们所有的党员教师恪守的信念。

点此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