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九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国外文学》编辑部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理论与阐释:新世纪外国文学研讨会”在华师大理科大楼顺利召开。 对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近年来参与主办的较大规模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华师大的校领导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小明教授在开幕式中也亲临会议现场并致辞,预祝会议的成功。 此次会议受到多方界内人士高度关注。在开幕式中,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源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建德教授,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江宁康教授等活跃于全国学术界的权威人士分别就西方理论的借鉴与批评的独立人格,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中体现的互文性与信仰,经典的构筑与通俗的阐释等问题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学者们站宏观的高度上,辅之以各种微观视角的证据,让在场的听众受到一次学问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集美大学等全国二十几所高校的老师和同学带着自己的论文与近期的研究成果,就“经典重读”、“女性话语与阐释”、“批评、方法、接受”、“再读古典”、“多重阐释”、“边缘与中心”、“通俗与经典”等多个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进而又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这些议题贯穿了古典与现代,涵盖了当代文艺批评理论的各个方面。各位发言者从一个文本入手,远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近到麦卡勒斯的《婚礼的成员》;艰深到艾略特的诗学,通俗到《达芬奇密码》这样的畅销小说,直面理论界目前正在热烈讨论中的尚待解决或者根本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言者侃侃而谈,听者则快速地做出反应,提出支持或异议,会场内充满了思与辩的交锋,洋溢着令人愉悦的学术气氛。 由于短短两天的议程紧凑,很多刚刚进入学术交锋中的话题不得不嘎然而止,许多老师在遗憾中表示,要将未能尽兴之处延续到会后作继续深入的探讨。 在大会最后的闭幕辞中,北大《国外文学》副主编刘峰教授宣布了本次研讨会的圆满结束。刘峰教授最后提出了对于经典的不断重读与文学理论研究的独创性的矛盾问题,促使在场的文学理论研究者们思考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性。 这个开放式的结束词,恰好透露了本次文学研讨会的真正精神:一次关于文学的研讨会虽然结束,但是关于文学、文学理论的阐释与再阐释的工作,将会被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孜孜不倦地解读下去。 |
来源: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