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预告】11月1日Karl-Heinz Pohl(卜松山):中国传统中的内在超越——关于一种汉学论战的述评(思勉人文讲座433)

来源: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发布时间:2018-10-29浏览次数:106

主题:中国传统中的内在超越——关于一种汉学论战的述评(Immanent Transcendence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 Remarks on a Chinese (and Sinological) Controversy)
主讲:Karl-Heinz Pohl(卜松山,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教授)
主持:刘梁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时间:2018年11月1日(星期四)13:00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3102会议室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在儒家思想中,一个为呼应宇宙运行而沟通超越的“天”的形而上学联系确实在发挥作用。但是孔子有意识地在讨论中回避这个话题,因此我们很难在孔子的作品中发现关于天的本质的探讨。尽管在最近的新儒家的谈论中,“内在超越”这一主题成为了讨论的对象,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事实上,这背后所反映的是:虽然儒家思想中有至善(这归因于超越的“天”的概念作为基本伦理上善良的人性的形而上学起源),但这最高的善并不被认为外在于人而是内在于人的。本次演讲探讨了在中国和在西方汉学圈中关于“内在超越”的论辩。

主讲简介:
  Karl-Heinz Pohl(卜松山),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教授。1982年获多伦多大学东亚学博士学位。1987至1992年在德国图宾根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和思想史教授。1992至2010年出任特里尔大学中国研究所主席。2010年退休。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史、文学和文学理论、现代与前现代中国伦理与美学、跨文化交流和中西对话。他出版并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美学、哲学和文学的书籍和文章,比如《郑板桥——诗人、画家、书法家》(1990)、《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从传统到现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他校订了《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思想:中西哲学方法的对话》(1999),和《全球语境下的中国伦理:当代社会的道德基础》(2002)。1985年他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翻译为德文。1992年他翻译了李泽厚《美的历程》一书。他的文集《与中国做跨文化对话》于2003年出版(中华书局)。他的新作《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