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在普陀校区俊秀楼223报告厅,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雷旭教授受我院俊秀青年学术俱乐部邀请,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静息态EEG与静息态fMRI:‘合’而不同”的学术报告,我院青年教师、研究生等8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我院蒯曙光教授主持。
静息态EEG和静息态fMRI目前已成为研究脑功能、脑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范式。它们具有实验过程简单、处理流程规范、对大脑功能病变敏感等特点。这两种技术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对静息态大脑活动的探讨、都有多个公开的分析工具包、都适合建立大规模数据库。但两种技术的区别也是明显的:时空分辨率高度不同、成像机理各异、对实验者和受试者的要求各不相同。
在报告中,雷旭教授介绍了脑电fMRI的静息态任务,从原理和操作的层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综合两种技术手段测量静息态脑功能的方法。他将不同人脑电的特征比喻成“脑纹”,用幽默的讲解引发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雷旭教授还分享了由他们团队开发的计算脑电脑网络连接的软件RECOR,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简便的分析途径。最后雷旭教授提出了脑电研究的一些新趋势,例如非节律成分、无标度性等,为大家带来了新的思考。雷旭教授指出未来研究应该鼓励静息态EEC和fMRI两个研究领域更为广泛的交流讨论,突破单个模态的缺点,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多学科合作,以期解决静息态脑成像在分析、建模和解释等各个环节所面临的挑战。
在交流环节,雷旭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雷旭教授,现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是国家重大人才项目青年人选,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心理学会脑电专委会“翰翔”青年科学家奖、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获得者。雷旭教授还担任西南大学睡眠神经影像中心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脑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睡眠与社会情绪的相互作用神经机制,睡眠障碍的发病机理与临床干预,睡眠的多模态神经成像技术等。目前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已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检索,成果多次登上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等杂志的封面,H-index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