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汪寅研究员应邀来到我院,在俊秀楼223报告厅为师生们作题为“自然刺激功能脑成像”的学术报告。我院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9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胡杨副教授主持。
报告伊始,汪寅研究员从“神经电影学”(Neurocinematics)这一概念引入,指出自然刺激功能脑影像作为认知神经科学第三次方法学革命的产物,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自然刺激脑影像(Naturalistic Imaging)技术使用高生态效度的复杂刺激(如电影、故事、音乐等),能诱发大脑在多种加工层级和环路上的动态活动,已经被应用于感知觉、语言、音乐、学习、情绪和社会决策等多个领域,极大拓展了我们对于人脑认知神经机制的认识。
报告中,汪寅研究员结合各个领域的相关文献,系统介绍了自然刺激范式的优越性、自然刺激擅长回答的科学问题、自然刺激的设计与分析和自然刺激的局限和挑战。相比于传统任务态范式和静息态范式,自然刺激范式具有科学前沿性、相对更高的生态效度、全面性、高预测力、高可靠性、儿童适宜性以及高度的可分析性。借助自然刺激,研究者可以用来回答高度复杂的多维信息加工、流动性思维、多模态整合、叙事理解等高级认知功能、全脑多网络发育分化整合机制和大脑的AI建模等相关研究问题。目前的自然刺激范式设计上会更加自然、动态、高级和复杂,具有高生态效度特征,不采用对照设计,并且尽量避免控制各类因素。在分析时,通过建模来预测全脑工作机制,更加强调模型的预测性和泛化性。
最后,汪寅研究员就本次报告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与现场师生围绕儿童发展研究中自然刺激范式的使用、自然刺激研究与传统任务态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刺激的定义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报告人简介:汪寅,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PI、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生命科学专业。2012年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9分别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和天普大学心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其研究运用行为科学、认知科学、网络神经科学、以及计算神经科学探索人类高级社会认知功能(如模仿、面孔识别、读心、共情、社会决策、道德判断)的运作机制和生物学基础。
(图文:邱诗苇、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