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我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来源: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3-04-06浏览次数:223

2023331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教授应邀来我院,在俊秀楼223报告厅,为师生们作了题为“语言交流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院长周晓林教授,副院长郝宁教授、李先春教授以及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8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李先春教授主持。



报告中,卢春明教授从AI语义理解的例子出发,点明人类语言的本质在于交流。对于“语言交流的认知神经机制”,卢春明教授从层级结构、预测机制和神经基础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首先,他们的研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发现人类的语义表征具有层级结构,同时这种内嵌的层级结构也会反映在单脑和双脑的表征强度上,但是AI不具有此类结构;其次,在双人的语言交流过程中,人际预测编码可能是双脑共享表征动态演化的语义通达机制,它代表着对语义从浅到深的理解;最后,双人所特有的时滞神经同步是这种人际预测编码的神经基础。



卢春明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些复杂的神经科学概念,如说话者的语音产生路径、听话者的语音知觉过程、语音识别、交流的社会情境等。他通过将这些表象的现象与潜在的神经科学机制联系起来,深入探讨了人脑如何表征具有复杂嵌套结构的自然、连续语言,并利用语境信息实现流畅交流和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同时,他还介绍了语用推理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计算机制。



报告最后,卢春明教授总结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未来的语言交流研究仍需在现代化技术、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之间进行跨界交流与创新,协作共进,以期望在语言交流领域取得更加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报告主题、实验设计、分析方法和实践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提出问题,卢春明教授一一做了详细解答,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此次讲座不仅为学生打开了学术研究的窗户,同时也让在座的师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了自己的大脑与自然语言之间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