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积极应对老龄化创新论坛——老年失智症干预创新分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张筱兰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昊教授,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顾致远主任科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主任、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桂世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安秋玲副教授,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惠敏研究员、李春霞副研究员、黄楚中副教授以及相关研究生3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由李春霞主持。
王惠敏研究员在致辞中,对参加分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昊教授作了题为“漫谈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病”的报告。王昊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分别调控两种不同类型的非编码RNA均可以显著缓解阿尔兹海默病(AD)相关病理。因此,王昊教授认为非编码RNA有望成为潜在早期标记物,未来可以通过将血浆非编码RNA表达检测,与认知量表评分、影像学手段等多方法联合应用,以期对AD进行精准诊断。此外,王昊教授团队也在积极进行抗AD原创新药的研发,已经取得很好的前期结果,期待未来能在AD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所突破。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李春霞副研究员作了题为“阿尔兹海默病的无症状早期迹象:胶质细胞增多伴随严重的神经炎症反应”的报告。李春霞认为,当前关于AD的治疗没有很有效的办法,目前研究重点应集中在无症状早期AD的诊断和预防上。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大脑中胶质细胞激活以及炎症因子的同时增加作为早期事件,有望作为无症状早期识别标记物。此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不同方法降低脑中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炎症反应,很可能是预防AD发生发展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黄楚中副教授作了题目为“非侵入性磁共振影像探索脑老化轨迹与早期衰老指标” 的报告。黄楚中认为,大脑老化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退行性结果,老化过程的白质损伤量受基因调节,大脑灰白质结构退化是一个非线性的改变过程,如果了解了大脑是如何衰老的,提高非侵入式影像的灵敏度,就可以找到衰老的关键转折点。其研究找到了一个简单易用的指标,为老年人认知减退之前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张筱兰研究员长期从事健康预期寿命、死亡压缩模型、人口高龄化、健康长寿、百岁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及失智症照顾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她本次报告题目为“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多元化干预 –「脑」伴同行”。张筱兰研究员关注失智症家庭中照顾者的心理健康,她们实行的伴「脑」同行计划提供多元化、结构化、个性化、非药物治疗以及本土化的辅导服务,对于照顾者,抑郁症状及负担有明显减少,而照顾者中的获益有显著增加,整体的健康及睡眠质量都有显著改善,可以明显加强优质照顾并减少攻击性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安秋玲副教授作了题目为“机构认知症老年人抑郁情绪的音乐时光操干预研究”的报告。安秋玲副教授团队发现,认知症老人的抑郁情绪问题普遍存在但尚未被重视,经研究分析表明,对于认知症的非药物干预是有效的。因此其团队整合了多种干预手段,包括认知干预、感官刺激、运动干预等,聚焦认知症长者心理健康,通过创新非药物治疗整合方式,打造了专属本土的文化疗愈方式。为改善认知症长者的情绪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长宁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顾致远主任科员作了题目为“长宁区关于老年认知障碍照护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的报告。她从长宁区养老服务实际落地执行的角度,介绍了长宁区养老工作概况以及其对认知障碍长者的新实践,以及长宁区养老服务工作的下一步工作思考。
在总结发言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主任、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桂世勋教授认为,国家对老年认知功能问题越来越重视,此次论坛从多角度对于老年失智症的干预手段及临床应用干预方法进行了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希望未来不同学科能就老年认知功能问题又更多的跨学科研究,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服务做出贡献。
本次分论坛进一步开拓了大家的思路,为今后更好的合作,更好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科研究和文科研究的结合、研究人员和政府实践部门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开端。
图文:李春霞 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