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促进我国语言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由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市心理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承办,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协办的“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于2021年7月2日至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焦语义和句法加工、语言与感知觉和其它认知能力关系、言语、阅读和语言习得等主题,进行了10余场精彩的专家报告以及跨学科圆桌讨论、快闪报告和墙报等多种学术交流形式。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40多所院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在2日下午的开幕式上,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周晓林围绕“欢迎”、“说明”、“宣传”、“动员”等四个关键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方媛代表承办单位对全体与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开幕式由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蔡清主持。
周晓林
方媛
语义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毕彦超,在首场大会报告中,对词汇如何在脑中表征(What’s in a word, for the human brain?)这一重要问题进行探讨。结合一系列研究,毕彦超介绍了人脑中具备的“感觉驱动”和“语言驱动”的两种知识表征,分享了其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知识表征的计算、特质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毕彦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庆从句子理解层面,介绍了其课题组对语义预测机制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语言预测内在机制的理解。
李晓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明园晨晖学者王婧则从词、简单陈述句和句子语法意义三个层面介绍了关于语义神经表征的新发现。
王婧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教授谭滢滢介绍了关于多巴胺影响句子理解的语义加工过程的研究。
谭莹莹
会议现场
语言数据资源建设
通过线上方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卫东介绍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开展的构式知识库建设和构式语料标注的语言知识工程实践。詹卫东提到,构式知识等语言数据资源应跟已有的知识资源整合,才能更有效地提供语言知识服务。
詹卫东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蔡清在报告中,同样强调了基础资源建设对于语言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其课题组近期构建的一个大规模中文词联想词库SWOW-ZH,并发现相较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广泛使用的词嵌入模型的“外在表征”,基于联想词库的“内在表征”在各个概念层级上都更能体现和语义神经表征的相似性。
蔡清
会议现场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议题
本次会议中有不少报告聚焦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特殊性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陈庆荣的报告关注了“神经认知诗学”这一新兴领域,并介绍了采用多模态技术手段考查中国古诗词阅读的神经认知机制的丰富结果。
陈庆荣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兴珊则关注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鲜明特点,并介绍了其团队今年提出并受到领域广泛关注的中文文本阅读CRM模型。
李兴珊
跨学科的语言机制在本次会议中得到了广泛的探讨。来自比较生物学、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嘉宾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语言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观点。上海纽约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张琳敏从形式语义学和神经语言学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作为基本逻辑算子的否定算子相关的语言现象的研究。
张琳敏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明园晨晖学者韩蒙如介绍了看护人与婴幼儿交流时使用的一种言语形式——儿向语这一特色议题。
韩蒙如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立平从行为序列的角度,讨论了语言能力背后的一般认知能力,激起了参会者对人类语言特殊性的激烈探讨。
王立平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邱锡鹏介绍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广泛成功的自注意力模型,分享了其团队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工作。
邱锡鹏
会议现场
影响语言和阅读过程的一般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韩在柱介绍了视觉字形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文字加工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在“视觉形状假说”和“交互作用假说”的争议中为后者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
韩在柱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教授张清芳在报告中提出,书写运动会影响文字的字形识别过程。
张清芳
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田兴关注了言语产生这一完成语言交流的重要环节,分享了在不同人群上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对运动感知转换在言语产生中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田兴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蒋晓鸣则讨论了人类嗓音信息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蒋晓鸣
会议现场
跨领域圆桌讨论
受到语言学领域多元化议题的影响,在跨领域圆桌讨论环节,蔡清、毕彦超、邱锡鹏、张琳敏、王立平、韩蒙如等学者,就语言学各个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碰撞,其他参会人员则通过现场互动的方式与学者们交流了相关问题。
圆桌论坛
会议期间还设置了“语义和句法”“语言与其他认知功能的关系”“言语、阅读和二语习得”等三个主题的墙报展示和快闪报告,50余名学者用墙报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其中15名研究者进行了精彩的快闪报告。
快闪报告
墙报
闭幕式上,周晓林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本届语言心理学学术年会的质量和定期开展此类学术交流的意义,并对中国语言心理学未来寄予了热切期望。蔡清代表会议承办方,向全体参会者表达了感谢。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合影
文:张曼妍 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