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本身的影响随着防疫措施的跟上,逐渐可控,但是由于对疫情的感知而带来的心理恐惧会因为信息的传播而不断放大,这将是更大的公共危机,是因疫情信息传播而带来的间接心理创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击的热点时期,各地每天都在通报“新冠”疫情发展的最新数据,同时,各类抗击“新冠”的新闻、微博、短消息也都活跃于人们朋友圈中,其中包括领导的关切、专家的解说指导、一线人员的感人故事、各种相关的“黑色幽默”,这些信息传递着抗击“新冠”的正能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收到各种封城断运的信息和图片、医生和床位短缺的消息,口罩等医疗物资短缺的救助信息,以及封城前已经有500万疫区流动人口返乡等消息……这一系列的信息,都在呈现一个事实:疫情很严重!
正值中国农历新年,原本这个喜气洋洋、人口大迁移的最重要的节日,因为新冠,取消了绝大多数的公众庆典,大家被告知留在家中是抗击“新冠”的最好支持,大街小巷、影院商场全都冷冷清清。大街上能看到的都是带着口罩的面容和匆匆的身影,节后返程的严格管理也会引起人们对防疫发展的持续关注,这些事实都在加深大家的总体印象:疫情波及很大,很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们都在家中,间接地通过网上信息关注事态的发展,不免带着各自的揣测,可能扩散了被情绪加工后放大的信息,让人越来越紧张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变得惶恐,应激反变得更加激烈,这就是疫情信息给大家带来的间接心理创伤,而间接心理创伤对人们的危害影响面更大、伤害也更大。要知道,对恐惧的恐惧是更可怕的恐惧,会让人们失去理智而沉浸于自己构想的恐怖中,疫情的心理影响被进一步放大,由此可能导致人们的行为失常,继而引发进一步的混乱和恐慌。
那么,面对疫情信息可能造成的的间接心理创伤,作为普通的市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有益的行为呢?
首先,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疫情虽然严重,但是疫情总有结束的一刻,一方面病毒的传播本身具有生命周期,此次病毒与西班牙流感、SARS一样总会过去,而且,随着专业人士的介入、政府保障大众安全的一系列举措到位,疫情结束也更有可能会加快到来。我们作为身处疫情中的普通人,要努力克制自己不做盲目的行为,不做各类非权威渠道的信息传播者。不让非客观、片面信息屏蔽权威信息的发布。
其次,不妨静下心来,好好读几篇关于病毒、“新冠”的科普文章,了解这个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疫情中后期的预防方法,以及相关的心理防护与干预知识。搞清楚这些,便于自己更好地做出自我保护措施,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共同做出有效的预防行为。
最后,可以更多关注生活方式、过节方式改变后带来的生活新气象,比如生活节奏是否可以有所减缓?缺了的睡眠是否有机会补充一下?平日家庭里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是否有机会去关顾一下?家里的亲人,是否有机会可以去更多地坐在一起看电视或喝茶?平时没有整理的电脑、手机,是否可以去整理一下?来年的生活和工作是否有机会去规划一下?一些之前没有理清的思绪是否有了机会去思索……其实,当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非常快,平日里缺少留给自己的空间,这时候不妨可以做些调整,去做一些之前一直认为重要的但一直没时间去做的事情。此外,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变,过年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也许我们真的也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过年”今天意味着什么?过年背后我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满足我们对生活的要求?
接下来,你还可以把视线推后,为疫情结束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国家、工作地、单位对于节后的工作有哪些措施、规定?如何做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回到工作岗位前,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最大程度减少此次疫情带来的损失?
在我们信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我们的认知能力无法自己解释和解决这个病毒传染问题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建构自己对特定的权威的信任,听从统一指挥,就好像在火灾现场,我们听从调度和指引,不做无头的苍蝇,“有序”能为我们带来更大的生存的机会,否则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社会的无序会让事态发展更恶劣。
所以,最后要强调的是: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为我们谋求最大的利益的,相信专家们的思考是理性的,相信地方部门、单位的管理在统一调度下是有为的。我们做好自己可以做的,打开电视新闻和广播新闻,在家自我隔离,等待疫情的结束,不让自己成为新的疫情感染者和传播者。
撰文|张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