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预告】4月24日张子立:英语中国哲学研究及其翻译问题——以王阳明良知说为例(思勉午餐沙龙51)

来源: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发布时间:2013-04-15浏览次数:55

主题:英语中国哲学研究及其翻译问题:以王阳明良知说为例(On Wang Yangming’s Theory of Lianzhi: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ts English Rendition)
主讲:张子立(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评论/主持:郁振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11:30-13:3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时至今日,欧美人文社会学术研究,特别是哲学领域,对中国思想之掌握与了解仍有相当隔阂。其中原委错综复杂,可以确定的是,主因之一实由于英译之落差,导致理解之偏差,遂而误解中国人文思想缺乏深入论点,轻忽其中蕴含之理论价值,以致有中国思想缺乏哲学思考之片面看法。最明显的例子,即为汉学﹙Sinology﹚一词之出现。此词用来表述在欧美的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文化、思想的相关研究,并与专业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所区隔。其影响则表现在欧美大学哲学系鲜少有中国哲学之相关课程,而将中国思想主要归诸东亚或宗教系所的研究与授课内容之中。
  若欲改变此现况,找出以英语翻译中国哲学概念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即成为当务之急。此外,有鉴于英语目前的世界通行语言地位,中国哲学要立足世界主流哲学之林,与英美、欧陆哲学进行实质而对等的交流对话,适切的英译亦可谓是必须打通的关节。
  个人在此即以王阳明良知教为例,举出其英语相关学术研究中常见的翻译错误,说明英语研究中指出王阳明涉及的部分理论问题,实际上乃是依据错误翻译而来之误解,并非其内在理论问题。并藉此例以证成一种主张:对中国哲学主要概念的英译,最好采取“音译”﹙transliteration﹚并附上中文原文,其后再于上下文中阐释其意的方式。而避免以某个英语单字或词组直接“对译”﹙translation﹚,此种作法可将因不同语言的必然隔阂导致的误差降至最低。

主讲简介:
  张子立,台湾基隆人,台湾政治大学哲学博士,并于该校进行博士后研究,负责“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研究计划,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华大学、东海大学、台北科技大学。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现代新儒学与伦理学,特别是从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当前社会的具体情境中,探讨如何进行儒家的现代诠释。主要著作包括: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台湾地区近五十年来哲学学门研究成果详细报告——当代中国哲学民国部分》;《试析道德的形上学两种创生型态:“本体宇宙论的创生”与“实现物自身的创生”》(载《汉语哲学新视域》,2011﹚;“Reflections on Wang Yangming’s Theory of Liangzhi in Light of Moral Practice and Moral Judgment,”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Pacific Division, 2010 Pacific Division Meeting, San Francisco;《道德感之普遍性与动力性——谢勒与牟宗三的共识》(载《鹅湖月刊》,2007);《释朱子脱然贯通说》(载《东吴哲学学报》,2005);《再论朱子归入自律伦理学的可能性》(载《鹅湖月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