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大讲堂”系列讲座(六)——朱瑞良教授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2-03-20浏览次数:870

为促进学校双一流的建设与发展,落实卓越学术,生命科学学院拟举办“生命科学大讲堂”系列讲座,为院系内师生提供互联互动、互融互通的学习交流平台。

 

“生命科学大讲堂”系列讲座(六)

报告题目:泥炭藓: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旗舰物种

报告人:朱瑞良 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3月23日13:30

报告地点腾讯线上会议(会议号:784126518)

报告人简介

朱瑞良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兼任校学术伦理与法律委员副主任、生物学系主任、生物博物馆馆长、国际植物命名法委员会苔藓植物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Cryptogamie Bryologie》等三份国外学报副主编、《生物多样性》等多份中国学报编委等职。他先后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主要从事苔藓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并长期从事植物学和苔藓植物学的教学和科普,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Riclelf Grolle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荣誉。


报告内容: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有效控制碳排放,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任务。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汇,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已经导致35%湿地消失和现有湿地的功能严重退化以及物种种群减少和灭绝。泥炭湿地虽然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8%,但储存的碳是世界森林的两倍,是储碳能力最强的湿地生态系统,对实现碳中目标至关重要。本报告将重点围绕泥炭湿地的旗舰物种—泥炭藓,从生物学和生态特性出发论述在它在多样性和未来分布、碳封存、水循环、环境监测、优质种质筛选和种苗快速繁殖、以及湿地修复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