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鹿茸——大自然的奇迹
报告人: 李春义 研究员
主持人: 陈珉 高工
报告时间: 2016-4-19 13:30-15:00 (周二下午)
报告地点: 闵行校区生命科学学院159教室
主办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科技处
报告人简介:
1997年毕业于新西兰 Otago 大学医学院获生理学博士,1997-2000年在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茵沃梅农业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工作,2001-2012年被皇家农业科学院茵沃梅农业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2013年任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吉林省鹿茸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鹿业高新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从事鹿茸生物学和动物干细胞研究30余年,共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收录60余篇, 主要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2003 年由于鹿茸再生干细胞的发现获World Research Promotion Council 颁发的“杰出科学家奖(Eminent scientist)。
报告简介:
鹿茸是动物界生长最快的组织,目前最高记录是2.75 cm/天,高速生成的鹿茸组织却完好有序,鹿茸的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但却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具有惊人的自主分化能力,可在移植的部位发起异位鹿茸的生长和再生,并从没癌变迹象,揭示鹿茸生长的调控机制,有可能在器官移植、人类治疗骨质疏松和癌症研究上提供新的思路。
每年再生的鹿茸总是以不同于鹿体任何组织的全新的形态呈现,研究表明鹿茸组织具有胚胎样组织特性。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具有胚胎样组织特性的鹿茸不但在成年鹿体中存活了下来,而且还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再生。理论上讲,胚胎样组织在后天形成的成体免疫系统中被视为异己,要受到免疫排斥。非洲爪蛙在蝌蚪期可以实现断肢再生,而在变态后就失去了这种功能,这是因为变态后的青蛙已形成了成体免疫系统,而再生出的肢体为胚胎样组织,所以不能存活。如果能成功揭示异体组织如何有效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使之完好存活,将为解决异体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的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办法。
鹿茸在骨化期需要大量的钙质,有些鹿种最后形成鹿角的重量(可达30多千克)相当于其鹿体骨骼重量的1/6。研究表明鹿体骨骼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生理性的骨质疏松,有些不支持体重的骨骼钙质的流失量可达30%。使人吃惊的是,这么严重的骨质疏松在鹿茸骨化停止后的一到两周内不但出现逆转,而且完全恢复到正常骨的水平。目前治疗人类骨质疏松的药物只能延缓疏松的过程,不能停止更不能逆转这个过程。如果能揭示鹿骨质疏松逆转的机制将能为治疗人治疗类骨质疏松症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