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我国水产营养研究和饲料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人:陈立侨 教授
时 间:10月31日 13:00
地 点:闵行校区3教106教室
主办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科技处
报告人简介: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动物营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曾先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奥本、夏威夷大学和澳大利亚弗林达斯大学等从事合作研究。先后共指导硕、博士研究生一百一十余名。先后主持、承担了6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曾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分别为第一、第八完成人),省级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近80篇),著作3部。现兼任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利用”和“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兼任水产学报副主编和国内外多家刊物的编委。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荣誉称号,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报告内容简介:报告总结了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总结近年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多年的积累,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评估了制约我国饲料工业、产品安全和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对今后水产营养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建议。报告指出,虽然目前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有了长足发展,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工业目前面临着蛋白源紧缺、环境污染、水产品品质、水产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动物营养研究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营养、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乃至全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和饲料工业发展的主题。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我国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选择重点养殖品种,开展基础营养学研究;加强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的研究;开展水产动物生态营养学研究;从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角度出发,研究风味物质形成和变化规律,探讨各类养殖水产动物品质性状退化的原因,研究水产动物产品品质的营养控制技术,并关注添加剂及药物残留对人类食品安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