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下午1:30—4:30,我院王曜副教授以《建筑与公共艺术》为题和学生们在美术学院220报告厅共同鉴赏、比较、评述多个“建筑与公共艺术”的案例。
王老师认为建筑是一个群体概念。它属于一个群、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人类。建筑是神的启示,也是人的居所。当然它也常常是人们向神致敬的场所,并直指生命主题。建筑又是建筑本身,它的复杂即在于它处于这若干方面的多样和复合关系之中。
建筑以建筑的本体性和其具备的各种功能,在内外、表里的取舍中,变换出无数的创造。它是实在,也是空间,更存在于时间所勾勒的人类历史图景中。建筑以复杂的结构性,向造物致敬,考验、应用和挑战着人类的技术与科学的限度。它将一切对物及物的存在关系的领悟赋予其中。建筑的稳定性总是和久远、永恒的观念相联系。以建筑来象征国家社稷当然是最为自然的。
公共艺术是现今时代的产物,与建筑的高龄相比犹如新生婴孩。公共艺术是个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方式、程度的体现。其产生带来崭新而特殊的意义。公共艺术是社会、经济到达一定程度后自然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公众探索未来生活方式的一种极好的媒介和现实存在。
公共艺术更像是一种存在方式演进的实验。
建筑是可视的哲学。它甚至,就是我们本身的呈现和印记。
讲座以大量传统建筑、现代建筑案例,结合多件公共艺术作品,在宏观原理与认识方法上为听众带来对人类文化原初的很多思考。并由此展开宏阔的观察视野。讲座尤其针对美术专业特点,引导听众从更源头与更本质出发来探索真知,并向大家介绍作为建筑师的特质和他们多样的创作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知识背景与情感关怀。
敬请期待更多学生讲座心得
很高兴听王曜老师的讲座,讲座开头老师的一个问题让我思考许久,你做当代艺术的根据是什么,范畴、意义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也是我现在遇到的难题之一。建筑也是如此,王老师展示了很多国内外的现代建筑以及国内外的传统建筑,各种对比,各种讲解。学会鉴赏建筑的途径肯定是要多看建筑,好的东西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王老师说今天讲座的目的是让我们喜欢上建筑,可能我还没喜欢上建筑,但是我已经开始慢慢去注意它了。(陈慧)
今天听王老师的讲座有很多收获和思考,让我对建筑重新看待和思考。建筑是一个群体概念,一个建筑是属于一个群体、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人类。一个好的建筑一定是一种代表人类的公共意志。最早建筑的出现是有利于任何上天沟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和人的活动有关的建筑、另一种是抽象范畴的某个公共环境物体。有的建筑是更彰显意志和精神,有的建筑更强调功能,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理念。老师通过对比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从中剖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基因,进而探讨受不同文化下建筑与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张峰)
讲座掠影
王老师引导学生从更源头出发来探索真知 |
王老师引导学生从更本质出发来探索真知 |
学生们将写讲座心得来回应王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