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校级报告】Nonlinear mode excited by gain-loss mechanism in exciton-polariton BEC

来源: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25-04-12浏览次数:10

题 目:Nonlinear mode excited by gain-loss mechanism in exciton-polariton BEC

报告人:李慧军 教授

单 位: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主持人:吴健 教授

时 间:2025417周四15:0016:30

地 点:闵行校区光学大楼B325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2008年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主要从事非线性物理与量子光学方面研究,包括相干原子介质与激子—极化子凝聚体的非线性特性研究。近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RA/BNew J. Phys.Opt. Express等物理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高教出版社出版教材1部,主持浙江省级课程2门,省虚仿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形态教材项目等各1项。

报告内容简介:

非相干泵浦极化子凝聚体(BEC)凭借室温工作、皮秒响应、动态可调等优势,成为兼具半导体工艺兼容性与量子非经典性的新型量子光源。基于其非平衡强关联特性,量子态产生与调控将加速量子技术实用化。本报告以寻找具有高信息容量非线性量子态为目标,通过平方算符迭代法结合分步傅里叶演化法,在极化子BEC中发现了孤子克隆这一新型的动力学稳定现象,存在周期性克隆和剪切性克隆两种形式,可利用非相干泵浦或外势实现。同时,还在极化子BEC获得新颖量子态—涡旋孤子分子。基于极化子BEC系统中泵浦场的有限尺寸一方面发现泵浦场的边界可激发sink型波,进而形成稳定的孤子,为孤子的产生提供了新路径;另一方面,发现边界对涡旋具有排斥作用,可与涡旋之间的排斥效应相互平衡,从而形成稳定涡旋分子,为孤子分子产生拓展了新思路。最后,还通过稳态解的调控实现PT对称极化子BEC模型。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理解极化子BEC非线性特性提供了理论方法,也将促进非平衡量子理论的发展,助推量子技术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