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在激情、能力和机制之间挣扎的德国汉学——早期汉学家埃里希·施米特(Erich Schmitt)的学术生涯
主讲人:司马涛(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特聘教授)
主持人:顾文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讲座时间:10月25日14:00
讲座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4430室
主讲人简介: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特聘教授。1992年获德国波恩大学社会学博士,1995年留任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讲师,1999年在波恩大学汉学系获得德国教授资格。2003年至今移居中国上海,期间曾任同济大学中德学院(CDHK)副院长、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副院长,2009年由同济大学返回德国出任科隆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和现当代中国叙事艺术和白话文语言研究,近期研究集中于中国古代地理哲学概念以及明清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近年主要出版学术著作包括《张爱玲和她的<红楼梦>评论》(Die Schriftstellerin Zhang Ailing und ihre Studien und Kommentare zum Roman “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 , Peter Lang, 2016)和《从昏睡中苏醒?——从文学角度看当代中国》(Erwachen aus dem Koma? Eine literarische Betrachtung des heutigen Chinas,Baden-Baden: Tectum Verlag, 2017),后者获得国际亚洲研究学会(ICAS)2019年年度最佳德语图书奖。
讲座内容简介:德国汉学的历史很短。首个正规汉学教授职位1909年设立于汉堡殖民研究所,由福兰阁(Otto Franke, 1863-1946)担任。柏林大学汉学教授职位设立于1912年,由荷兰汉学家高延(Jan Jakob Maria de Groot, 1854-1921)担任。
尽管德国现有二十余所高校设有各种方向的汉学专业,但是汉学一直未能完全摆脱“隐学”地位,远不能满足培养“中国能力”的新要求。本次讲座以德国汉学早期代表人物埃里希·施密特(Erich Schmitt, 1893-1955)为例,尝试分析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