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於以传:《统编高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若干思考》
一一6月8日,全国历史学科单元作业与习题设计大赛第五场前导讲座如期举行,吸引了近8千人次在线观看。本次讲座聚焦于“统编高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若干思考”,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学历史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於以传主讲,我系徐继玲副教授主持。 一一本次讲座侧重从结构化的视角,运用教学及评价的例证,说明单元作业设计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教学评一体等内容之间的关系。以2021年高考甲卷第42题切入,结合该试题对《纲要(上)》教材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鉴于教材内容丰富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难以涵盖所有具体的知识内容,这道试题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纲要”教学的方向,即以单元立意为核心,借由文本解读把握单元-课文-子目标题三者间的内在逻辑,宏观把握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势,由教学而评价,这也就为立足单元立意的作业设计提供了范例,指明了方向。 一一讲座前半部分有选择地对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学业质量要求以及教科书内容进行了文本解读。不仅深入挖掘了这些文本背后的理念,更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单元作业设计,乃至教学评价中的具体实践方式。 首先,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及2020年修订版)》提出的“纲要”教学的提示进行了深入分析,据此指出“纲要”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宏观趋势,深入挖掘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从而构建系统而深入的历史认识。因此,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关键问题至关重要。同时应重点评估学生对核心观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能力,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问题。此外,作业设计还应兼顾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术认知水平,确保评价方式既全面又精确,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一一随后,深入解读了课程标准关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要求,并探索了将这些素养转化为理解、描述和评价历史事件能力的途径。在培养时空观念方面,应指导学生准确且深入理解、应用时空框架和时空尺度等关键概念,通过单元作业设计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空尺度下历史评价的多样性,并重视历史发展与历史认识过程的叙述与描述,从而助推学生历史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史料实证方面,则需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特点和局限性,学会分析和评估史料的价值,进而通过单元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在历史解释方面,借助文本解读,挖掘历史叙述背后的重要信息,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史实与解释作出分析与归纳。同时,应切合实际地鼓励学生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尝试提出自己的历史推测,并设计验证方案,初步引导他们体验像史家一般的思考方式。 一一接着,对教科书进行了深入的文本解读,这不仅为历史教学与评价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新的思路,而且极大地帮助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单元作业设计。例如:教科书中“秦为何能够统一”的表述,提示教师在分析原因与条件时不仅要关注知识点的覆盖,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结构化搭建、层次性发展,这对单元作业中主观题的设计无疑具有指导意义;选必3中涉及到交流、交融和交锋的层级关系,提示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中要关注不同概念和词汇的应用,从而准确把握历史表述的分寸感;《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的标题及单元下三课课文的标题,指引了教学重点与评价方向,即可以从屈辱、探索和抗争的视角构建中国近代史作业设计的认识模型。 一一讲座后半部分深入阐述了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强调作业应与单元的核心观点和内容结构紧密结合。他提出作业设计应体现单元的核心立意,整合必修与选必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单元作业设计应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历史的价值,通过文学艺术、建筑、人文景观等元素,深化对历史内涵的理解。此外提倡在设计开放性的主观题时,参考答案的设计要有助于评估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如何选材、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供具有思维导向分层的参考答案,为教师完善单元作业设计提供了借鉴,对提升历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启示。 一一在总结部分,於老师指出单元作业设计应当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和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单元的整体立意,围绕情境和问题展开,还要为学生提供模仿和迁移史学思想方法留出足够的空间。主持人徐继玲老师在总结中进一步指出,从选材和设问出发,将作业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并融入单元教学的整体框架,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思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供稿人:张怡宁 编辑: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