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理科学学院

2017-09-28 地理优秀青年学者论坛

来源:地理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17-09-25浏览次数:2183



主讲嘉宾

沈焕锋 博士,教授(青年拔尖人才,优青)
程亮     博士,教授(优青)
范红超 博士,教授
龙笛     博士,副教授(优青)

 


 

主持人:余柏蒗 教授
开始时间:2017年9月28日 14:00
讲座地址:闵行校区地理科学学院(资环楼)354室
主办单位: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资源环境时空精细遥感监测——融合技术与典型应用


沈焕锋 博士,教授
青年拔尖人才,优青

       沈焕锋,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主要从事遥感信息处理与地学应用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SCI论文数十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论文49篇。担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IEEE资深会员、J. Appl. Remote Sens.、IEEE-JSTARS、Geo-spa. Info. Sci.等国际期刊编委/客座编辑以及44个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内容:

       遥感观测系统的各项观测指标往往相互制约,如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难以同时达到最优,为资源与环境监测带来了极大的应用困扰。本报告首先介绍一种新的时空融合方法,该方法可以集成不同传感器的各自优势,获得具有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集;接下来重点介绍时空融合方法在城市热岛、大气PM2.5、植被生产力、土壤湿度等不同方面的时空精细遥感监测应用。

 



2、南海遥感:多维数据集成与综合情势感知


程亮 博士,教授
优青

       程亮,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主要研究方向:多维数据集成与南海遥感。发表SCI/SSCI/A&HCI检索论文65篇(第一作者24篇、通讯作者16篇)。出版数字出版物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件。获得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15)、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等。

 


 

3、基于众源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数据挖掘研究


范红超 博士,教授
       范红超,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范博士2002年至2006年就读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得测量与地理信息科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摄影测量与制图学博士学位,2012年起就职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所,担任城市建模研究(Urban Modeling)课题组组长。范红超博士一直以来专心从事空间信息质量检验,空间信息挖掘,以及空间信息可视化等科学问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和完成了中国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德国精英大学专项项目一项。目前主持德国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获批中国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担任多个国际学术和会议委员会委员。是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副主编。目前,范红超博士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众源以及自愿者地理信息数据,涉及数据质量检验和分析,贡献者动机及行为分析,数据挖掘等难题。
报告内容:
       本报告主要介绍开放街区数据(OpenStreetMap),Twitter,Mappilary和Flickr等众源地理信息数据的特征、起源、发展与运行机制。然后展示基于VGI数据的应用实例,主要介绍范红超团队利用VGI数据开展的一些空间数据挖掘的研究工作。最后,本报告将介绍和讨论VGI特别是开放街区数据的数据质量问题,包括数据质量现状和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

 



4、遥感水文进展及刍议


龙笛 博士,副教授
优青

       龙笛,博士,清华大学水利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Water Resources Research(IF=4.5)和Journal of Hydrology(IF=3.5)副主编。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主要研究方向是遥感水文与水资源,在RSE,WRR等遥感水文领域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0余篇,论文Google Scholar总引1400次,H指数21。
报告内容:
       全球水卫星包括降水卫星(GPM和TRMM等),土壤湿度卫星(SMAP和SMOS等),水位高程卫星(Jason和SWOT等),水储量卫星(GRACE和GRACE-Follow On等)在认识变化环境下全球和区域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报告将系统介绍主要水卫星的水循环要素反演算法及产品的最新进展,及与水文模型相耦合,共同认识冰冻圈水文过程、生态水文过程、地下水储量变化等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水卫星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