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外语学院

讲座回顾 | 汪诗明: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外语学院发布时间:2023-12-15浏览次数:15

  2023年12月13日下午,应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邀请,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诗明作题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的学术讲座。澳研中心主任陈弘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来自外语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的20多名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讲座是“聚学讲堂”第27讲。

  汪诗明教授首先指出了当前国内区域国别研究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即理论的界定与解析不足以及案例研究薄弱,指明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之后,汪诗明教授从“白澳政策”的立废出发,介绍了该政策发展的全过程,重点讲解了与土著人相关的两条条款——联邦政府不可为土著人立法,以及全国人口统计无需包括土著人。直到1967年,通过全民公投,澳洲废除了这些不公正条款。此外,受到战后重建困难、国际社会不断施压、颁布《1958年移民法》等事件的影响,联邦政府于1973年正式废除“白澳政策”。

  接着,汪诗明教授回顾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工党上台及其改革、引进“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全国土著咨询委员会”的组建以及《种族歧视法》的颁布四个阶段。澳大利亚借用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理念。最初是为了解决移民问题,随后土著问题也被提上日程。1975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第一部人权法案——《种族歧视法》,象征着多元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也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土著土地权(北领地)法》的颁布以及“人权委员会”的建设等等都是推行多元文化政策的成果。

  随后,汪诗明教授介绍了鲍勃·霍克与保罗·基廷执政时期多元文化政策的发展。霍克执政时期,政府出台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国家议程》,该文件不仅提到了移民的权利,也说明了移民的义务,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均衡。保罗·基廷执政时期,“马宝裁定”在法理上推翻了澳大利亚在殖民时代之前是“无主地”的观点,表明土著及托雷斯海峡岛民是澳大利亚的“第一民族”。汪诗明教授提到,澳大利亚要融入亚洲,处理好土著问题是关键之一。澳大利亚政府在与原住民沟通交流时,应树立并强化“和解意识”。

  最后,汪诗明教授总结到: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始于惠特拉姆时期,在弗雷泽时期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工党再次执政后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现如今,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白人种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传统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挑战,移民问题与土著问题始终是关注的焦点。

  陈弘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本次讲座充分体现了汪诗明教授在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研究领域的前瞻视角,带来了许多新的启发。

  侯敏跃教授与陈晓晨研究员做了精彩点评,分享了他们对本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在交流和互动环节,汪诗明教授耐心且详细地解答了在座学生的提问,包括今年十月“原住民之声”全民公投失败是否意味着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建设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