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最新院系讲座

2025年9月4日 张骁 :沉默的夏威夷蟋蟀快速适应性进化的时空基因组学动态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5-09-01浏览次数:10

报告题目:沉默的夏威夷蟋蟀快速适应性进化的时空基因组学动态

报 告 人:张   骁  副教授

邀 请 人:何祝清  副教授

讲座时间:2025年9月4日13:30-15:00

讲座地点:闵行校区实验B楼51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张骁,1991年出生,先后于2014、2017年在“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21年博士毕业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截止目前,张骁共发表SCI 论文14 篇,获授权专利2 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B类)在内的科研项目4项,参与中、英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代表性科研成果多次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Communications Biology、Evolution Letters等高水平期刊上。张骁是Wiley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Genetics的副编委,是Heredity、Plant Diversity、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BMC Genomics 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主讲博士研究生《生物信息、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本科生《进化生物学》等必修课程。


报告内容简介:

快速适应性进化是如何引发的,又会在基因组上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往的研究很难在野生群体中解答这些问题,这是因为适应性进化大多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必须间接推断。张骁等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系列论文则利用富有特色的野生夏威夷蟋蟀群体解答了这些问题。雄性蟋蟀一般通过摩擦翅膀鸣叫来吸引雌性,但在近二十年,平翅——一种改变雄性翅膀结构的变异在夏威夷的蟋蟀 Teleogryllus oceanicus 中出现并快速扩散。具有“平翅”的雄性蟋蟀不能鸣叫,但也避免了遭受来自依靠叫声定位的寄生蝇 Ormia ochracea 的致命攻击。“平翅”最早在2003年于夏威夷可爱岛上被发现;两年后在邻近的欧胡岛,五年后在"大岛 "上依次被发现。在系列研究中,张骁等人组装注释了蟋蟀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进一步运用群体遗传学方法发现:夏威夷的三个不同岛屿上的“平翅”具有独立的遗传起源。他们在三个岛的群体间检测到了显著的基因流,从而证明:尽管有明显的基因流存在,但平行进化的现象仍可以发生。随后,他们通过分析在“平翅”表型所占比例到达100%前后的群体基因组动态发现:由“平翅”固定造成的沉默的社会环境引发了新一轮的适应性进化。在进化中受选择基因的功能与蟋蟀应对静音等环境变化的行为及性状有关。总之,这一系列研究剖析了快速适应性进化的遗传起源及其后果,并为这种快速进化的空间和时间基因组动态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9.5讲座海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