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校级报告】空间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及应用——回顾、现状和展望

来源: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24-11-15浏览次数:10

报告题目:空间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及应用——回顾、现状和展望

报告人:张涛 研究员

报告人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主持人:王少伟 教授

报告时间:20241118日(周一) 下午13:30

地点:闵行校区光学大楼三楼报告厅

报告摘要:

空间生命科学是空间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人类探索太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利用近地轨道空间资源(微重力环境、高真空、高洁净、高辐照等)研究空间环境和航天飞行对地球生命的影响,主要包括空间生物学、空间生物技术和航天医学三大类别。空间生命科学的实验样品种类繁多,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到细胞、蛋白质、核酸等,其实验方法纷繁复杂,研究内容也从早期的存活验证发展到有何影响、如何应对的机理研究。空间生命科学对实验仪器技术的要求在不断发展变化,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方面,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仪器技术的持续更新;另一方面,先进的仪器技术为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了重要保障。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具有生物实验仪器和航天载荷设备的双重属性,生物实验仪器属性要具备满足生物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样品的生命支持保障和无菌精细操作等功能,航天载荷设备属性要具备适应有限的资源配置和严苛的空间环境等要求。本文回顾了我国空间生命科学仪器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内外空间生命科学仪器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载人空间站生命科学仪器配置状态和在轨运行成效,分析了空间生命科学仪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简述了我国载人空间站和月球科考站支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规划和布局。

报告人简介:

张涛,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空间科学仪器研究,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生命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我国空间科学仪器技术专家和领军人才,为问天舱生命生态实验柜和生物技术实验柜成功研制和在轨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次、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次和科技进步奖9次,发表文章数十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任国家科技部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专家、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CN-COSPAR)委员、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中国空间学会理事会理事、全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微重力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分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