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细胞应激反应在肿瘤治疗耐受中的研究
报 告 人: 徐龙勇 研究员
主 持 人:曹雄文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17日 13:00-14:00
报告地点:闵行校区生科院三楼玻璃房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徐龙勇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在贝勒医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随后加入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詹姆斯·艾利森研究所(James P. Allison Institute)任高级研究科学家,2025年9月加入深圳湾实验室肿瘤研究所。徐博士长期致力于内质网应激反应和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路等方向研究,在肿瘤治疗耐受,免疫微环境和干细胞衰老等领域取得了诸多开创性成果。1)以细胞中内质网应激反应(ER stress)和相关降解(ERAD)通路为独特的切入点,在肿瘤治疗耐受,免疫微环境和干细胞衰老等领域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研究成果。首次发现内质网应激反应通路介导肿瘤化疗耐受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Cell, 2024;J Clin Invest., 2018)。2)以此为基础与复星宏创制药合作开展了小分子抑制剂ORIN1001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对ORIN1001耐受性良好,并初步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3)首次揭示免疫微环境中造血干细胞和T细胞维持蛋白质稳态的机制 (Nat. Cell Biol.,2020;eLife, 2021),为探索干细胞衰老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开发针对造血干细胞衰老或功能衰竭的创新干预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
报告简介: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间接杀伤癌细胞,凭借免疫细胞的多样性及记忆特性,能够为患者提供长期生存获益和持久的免疫应答,是肿瘤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然而,目前约70%的实体瘤患者对免疫治疗未能产生显著响应。因此,深入探究肿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已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肿瘤细胞在基因突变、恶劣微环境以及化疗等标准治疗的压力下,通常会产生能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异常或危险信号。然而,这些信号在肿瘤进化过程中被有效掩盖,从而使肿瘤细胞成功逃避免疫监视。报告将以三阴性乳腺癌为模型讲述紫衫类化疗药如何导致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抗肿瘤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如何利用内在的应激反应通路实现免疫沉默后逃避免疫监视以及相应的联合治疗策略。
